“我死了……為家庭減輕負擔”
在小寶的遺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我的死與我的家人有著很大的關系,原因是我爸爸他總是給我壓力,給我難過,我死了是對我自己的一個解脫,從而為家庭減輕負擔,為他們省下一筆錢,同時我將不再受我爸爸的氣。”
小寶的父親付老三(化名)說,這封遺書的確是小寶寫的。付老三告訴記者,他常年在外打工,與小寶聚少離多,即便父子倆見面時,小寶在他面前也很沉默。
付老三回憶稱,有一年春節,小寶和他鬧了不愉快,小寶對他說:“誰叫你生我的?”付老三非常惱火,當即讓小寶跪下認錯。他認為,在農村,孩子不應該這樣和父親講話。
“我最大的錯誤就是沒有帶小寶在身邊,可是在外面也進不了公家學校,一年一個小孩要3000塊錢學費。”付老三感嘆。
記者了解到,小寶每周的生活費只有30元。雖然學校免費提供一日三餐,但這些錢對他來說仍然不夠,從鹽源中學到家有30多里的山路,摩托車要走1個多小時,搭車就需要30元。周末放學時,小寶要走3個小時山路回家。
小寶半個學期就能穿爛兩雙鞋,他知道家里條件不好,就把穿爛的鞋子洗干凈、再拿回買鞋的商店,告訴店家鞋的質量不好,要求換貨。小寶曾用這樣的方式換回兩雙新鞋。
有媒體報道,小寶這3年詳細記錄著每一筆跟同學借的錢,多則20元,少則兩元。
付老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在昆明的工地上搭架子,干一天收入兩三百元,但不是每天都有活干,一年收入也就3萬多元。小寶的母親在工地做小工,一年收入1萬多元。這些錢不僅要供小寶,還要供另外3個孩子在昆明上民辦學校。去年,小女兒因患闌尾炎住院,因為醫藥費他甚至想過自殺。因為超生,他還欠1.4萬多元的社會撫養費,為此平時都不敢回老家,只有過年時才回來待幾天。
在小寶的房間里,付老三給記者看了小寶生前的“百寶箱”,里面有古代銅錢和一些紙幣。小寶曾幫別人干活,想方設法要到這些東西。小寶告訴過爺爺,他的手機就是用銅錢換來的。
生前,小寶在爺爺房間的火爐旁寫下了這份遺書。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章正/攝
不止一次有過自殺想法
小寶以前就有過自殺的想法。小寶的奶奶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去年農歷四月的一個周末,她叫小寶起床吃早飯時在床頭摸到了一瓶農藥,嚇得趕緊扔了,爺爺為此給小寶做了好幾天思想工作。
從留守兒童到留守少年,小寶有很多困惑:在學校有人向他收保護費,他不知該怎么辦;曾有同學想來他家玩,但因為家里條件太差而作罷。
2012年云南網曾報道,有153萬人口的鎮雄縣,是昭通市11個縣區中勞務輸出最多、留守兒童最多的縣,這里有近10萬名留守兒童,整個昭通市則有近50萬名留守兒童。記者從鹽溪村沙塘組組長處了解到,沙塘組的80多戶人家中,就有10多名留守兒童。
小寶走了,家人為他買來一具小棺材。有村民看到,入殮的時候,棺材怎么都裝不下小寶的遺體:頭放正了,腿只能屈著;腿放直了,頭只能歪著。最終,小寶歪著頭蜷在棺材中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