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許多觀眾明明已經很久沒接觸古詩詞,卻能在看到題目時,一下子產生共鳴的原因。不少網友還表示,盡管自己平時并不關注,但也能答對其中六七成的題目。
題目出得親民,但不代表水。節目組建立了強大的專家團隊,邀請全國各高校不同專業的學者來出題,很多是在一線授課的,唯一的要求是“不要把選手當成你的研究生。”
如何把簡單的詩句出成耐人尋味的考題,還要能說出點門道,吸引電視機前的更多人,這其實是給專家出的大難題。
雖然節目才10期,但準備的題目多達2000道,還不包括備用題。最后實際使用的,不足三分之一。而題庫的籌備大概花了一年的時間,“因為要反復篩選,不斷刷新,還要做視覺化,反復校對,找更多的專家來把關。”
同時,為增加比賽的戲劇性,節目組還在賽制上做了提升,增加了備受好評的“飛花令”。
這源自古人行酒令時的文字游戲,經過改良后,成了選手扣人心弦的“對決”。“云”、“雪”、“月”、“夜”,當一句句優美的古詩詞“你來我往”時,不少網友忍不住感嘆:“好想回去再學一遍啊!”
而為了增加傳播力,節目組還特別設計了朋友圈小游戲,吸引年輕人曬出自己的“詩詞功底”。
大多選手氣質取勝
嘉賓點評引人入勝
每一期節目播完,都有選手登上熱搜,圈粉無數。因為在這檔節目中,他們不是“答題機器”,而是有血有肉,個性鮮明的人,這也很符合網絡時代年輕人對偶像的要求。
比如,人見人愛的武亦姝,身高180厘米,膠原蛋白滿滿,把陸游當作“愛豆”(偶像),出門還會隨身攜帶蘇軾詞集。
第九期登場的白茹云,普通農婦,從容淡定,答對了全部選題。
14歲的葉飛,以一句“子知吾之意,吾不言”巧妙地回答主持人的問題,展現深厚的古文功底。
高二女生姜聞頁在攻擂失敗后,“喜怒不形于色”的大將風度,贏得評委贊嘆,這是把古詩詞學到了骨髓里。更讓人意外的是,這位詩情橫溢的小才女,還是全國數學競賽一等獎的學霸。
另外,“百人團”的選手,也都不限年齡、地域、學歷、職業,只是經過層層選拔出來的詩詞高手。他們每個人對古詩詞的愛,都能講出一個長長的故事。
而王立群、康震、蒙曼、酈波組成的嘉賓陣容,大大提高了節目的觀看度,觀眾緣很強,一開口,彈幕上就飛過“幽默”、“風趣”、“平易近人”、“滿腹經綸”的字樣。
“感覺評委老師什么都知道,但不是說教,而是娓娓道來的分享。這不正是用言行,體現詩句中前人的謙卑和涵養!”有網友這樣留言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