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看《魯迅日記》,發現魯迅自從1912年去北京工作以后,一直到1926年辭掉鐵飯碗,當中只回過兩次紹興,很奇怪他為什么回去得如此稀少。
后來我明白了:一是因為春節時很少放假(1918年以前,魯迅供職的教育部從不在春節期間放假,后來才象征性地放假兩三天),二是因為回一趟家太累,太耗時。魯迅從輪船上下來,為什么最后一段路程非要坐轎?就是因為一路上的顛簸使他受夠了洋罪,需要坐坐轎子犒勞自己一下。
當然,這里面也有“衣錦還鄉”的意思,魯迅想向鄉親們證明自己在外面混得不錯。
中國人自古回家難!那時候的故鄉,在他們眼中,似乎不僅是魂牽夢系的歸宿,更是人在囧途。而現在的我們呢,雖然搶票難點,但畢竟總能按時回家,家人團聚。我們能給家人的最大幸福,就是一起吃個團圓飯!
來源:參考公眾號雜書舘、中國教育報,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