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扇前殼銑床是福順公司必不可少的一套設備,但是該設備有個最大的弊端就是必須得有人守著,費時又費力,為了能最大限度發揮設備的作用,陶圣恩決定拿它“開刀”。
福順公司員工劉生目睹了這一經過。他說,改良這套設備的時候正是7月,全年最熱的時候,而且蚊子特別多。陶圣恩每天晚上在辦公室里面對著電腦查資料、畫圖紙。擔心汗水滴下來弄濕圖紙,他就在脖子上纏著一塊毛巾。白天,就把設計好的圖紙在設備上反復實驗,包括一顆螺絲的安裝他都要親自動手。兩個月下來,陶圣恩整整瘦了15斤。
改良設備雖然成功了,但是陶圣恩并不滿足,他一邊結合工廠實際,組建自己的科研團隊,進行實用型產品的開發;一邊將自己的科研產品向國家申請專利,使自己的設計得到法律保護。
自2013年9月3日第一次拿到《射芯機的砂模架》的國家專利證書起,截至2016年11月底,在不到3年里,他已領到了《臥式多級泵出水段鑄件》《平衡機的去重裝置》《風扇前殼鉆孔機》《風扇前殼銑床》《風扇花蘭的鉆孔固定裝置》等23項國家專利證書。其中,有20項實用型專利,3項發明型專利。
拿了這么多專利的陶圣恩早已是別人眼里的技術大師,但是只有他自己清楚,僅有中專學歷的他要比那些專業人才多付出數十倍的努力。
“我沒有上過大學,有時候面對客戶提出的問題一籌莫展。但是對于在工作中遇到的難題,我都會一一記錄下來,然后針對遇到的問題去找解決辦法。”陶圣恩輕輕地打開抽屜,大大小小的50多個筆記本映入眼簾,有的紙張已經泛黃。
“這些筆記本見證了我的學習歷程,上面的問題有的解決了,有的還在找辦法解決。”陶圣恩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他們對我來說就是珍寶。我就是喜歡鉆研它們。”(尹振亮 鄧和明 記者 洪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