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過程并沒想象中順利。“剛開始不信任也不愿意接觸我們。”一次因抗拒牽手被小然抓傷的經歷,讓李艷為之苦惱了多日,“是不是我們的方法有問題?”
如何融化孩子內心的堅冰?夫妻倆隨后查閱了大量特教類書籍。“先多觀察,再從孩子感興趣的點入手。”李艷發現,小然很喜歡被大山高舉在空中的感覺,兩人也因此親近起來。
“哪個是你最喜歡吃的水果?”“香蕉!”“用英文怎么說?”“banana”……翻開新買的繪本,王大山一遍遍耐心地教著,不時鼓勵小然大聲說出來。“真是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小然的這種狀態令李艷很欣慰。
從簡單的識字、常用稱謂,到做手工甚至做家務,隨著了解的加深,教學內容也不斷更新、豐富。“看到孩子笑得那么開心,終于敢大聲說話了,心里特別有成就感。”王大山說。
與孩子大半年的相處,讓這個意大利漢子對做公益有了新的認識。“相較捐款捐物,這樣的公益活動可以讓受助者得到持續的陪伴和關愛,雙方也一同收獲了長時間的快樂。”
據長沙天心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謝巍介紹,為了讓孩子們更系統、連貫地學習,這29名教師每周上門送教一次,每次3課時,每學年合計將進行不少于120課時的輔導。
謝巍表示,該局將進一步加強對送教者的業務指導,要求他們針對服務對象的實際能力,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實施個別化教育,同時把這些孩子納入居住地對應學校的學籍管理。“送教工作將會根據孩子們的需求一直持續下去。”
“只要我在中國,就會一直陪著小然。”挽著已有4個多月身孕妻子的手,王大山堅定地說。( 記者 傅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