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一種永恒的沉重的努力”
這位百歲老人的住所,就像她本人一樣,頗有些年歲和綿長的掌故。中關村科源社區的13、14、15號樓被稱為“特樓”,那里集中居住了一批新中國現代科學事業奠基者:包括1948年中央研究院的9名院士、第一批254位學部委員中的32位、23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的8位。錢學森、錢三強、何澤慧、郭永懷、趙九章、顧準、王淦昌、楊嘉墀、貝時璋等人都曾在這里居住。如今,破敗不堪的“科源社區”牌子,“科”字只剩下了“斗”字,老樓的樓道里貼滿了“疏通下水道”的小廣告,小院里四處堆放著雜物。這里不再是“中國最聰明頭腦的聚集地”,而是租住著很多外來打工者,隨便敲開一扇門,探出一顆腦袋:“王淦昌?貝時璋?郭永懷?沒聽說過。”中關村的房價都快十萬元一平方米了。不遠處的LED超大屏幕閃爍著最新款的高科技產品廣告。李佩先生60年不變的家,就像中關村的一座孤島。這座島上,曾經還有大名鼎鼎的郭永懷先生。郭永懷李佩夫婦帶著女兒從美國康奈爾大學回國,是錢學森邀請的。錢學森在1956年數次致信郭永懷:“請你到中國科學院的力學研究所來工作,我們已經為你在所里準備好你的‘辦公室’,是一間朝南的在二層樓的房間,淡綠色的窗簾,望出去是一排松樹。”“已經把你的大名向科學院管理處‘掛了號’,自然是到力學所來,快來,快來!”
▲郭永懷、李佩夫婦和女兒郭芹
回國后,郭永懷在力學所擔任副所長,李佩在中科院做外事工作。直至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的第二天,郭永懷和好友一起開心地喝酒,李佩才意識到什么。1968年10月3日,郭永懷再次來到青海試驗基地,為中國第一顆導彈熱核武器的發射從事試驗前的準備工作。12月4日,在試驗中發現了一個重要線索后,他在當晚急忙到蘭州乘飛機回北京。5日凌晨6時左右,飛機在西郊機場降落時失事。當時飛機上十幾個人,只有一個人幸存。他回憶說,在飛機開始劇烈晃動的時候,他聽到一個人大喊:“我的公文包!”后來的事情就不記得了。
在燒焦的尸體中有兩個人緊緊地抱在一起,當人們費力地把他們分開時,才發現兩具尸體的胸部中間,一個保密公文包完好無損。最后,確認這兩個人是59歲的郭永懷和他的警衛員牟方東。郭永懷曾在大學開設過沒幾個人聽得懂的湍流學課程,而當時失去丈夫的李佩正經歷著人生最大的湍流。據力學所的同事回憶,得知噩耗的李佩極其鎮靜,幾乎沒說一句話。那個晚上李佩完全醒著。她躺在床上幾乎沒有任何動作,偶然發出輕輕的嘆息,克制到令人心痛。
在郭永懷的追悼會上,被懷疑是特務,受到嚴重政治審查的李佩一個人孤零零地坐在長椅上。在當時的環境里,敢于坐在李佩旁邊,說一句安慰的話,都需要莫大的勇氣。郭永懷走后22天,中國第一顆熱核導彈試驗獲得成功。那些時候,樓下的人常聽到李佩的女兒郭芹用鋼琴彈奏《紅燈記》中李鐵梅的唱段“我爹爹像松柏意志堅強,頂天立地……”后來,李佩將郭永懷的骨灰從等級森嚴的八寶山烈士公墓請了出來,埋葬在中科院力學所內的郭永懷雕塑下面。同時,李佩還將一同犧牲的警衛員牟方東的部分骨灰,也安放在雕塑下面。“小牟太年輕了,太可惜了,也是為著跟他,所以才犧牲的。”李佩說。郭永懷走后沒兩年,十幾歲的女兒去內蒙古當知青下鄉,李佩到合肥中科大繼續接受審查和勞動改造。政治的湍流一次次把她們卷進漩渦。此后的幾十年來,李佩先生幾乎從不提起“老郭的死”,沒人說得清,她承受了怎樣的痛苦。只是,她有時呆呆地站在陽臺上,一站就是幾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