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漣源市二小六年級(24)班在當地小有名氣,這個班的孩子們5年編演了6部課本劇。童話歌舞劇《鷸蚌相爭》成了傳統劇目,公演過5次,班上的學生謝智鵬和石舒琴還成了演漁翁和演媽媽的“小明星”。而像這樣的“小明星”,全校每個班都有幾個。
孩子們愛課本劇,更愛梁爺爺。梁爺爺名叫梁阜球,今年80歲,退休前是一名心理學特級教師,是學校課本劇的發起人。自2007年起,他與教師以課本劇推動學校新課程改革,編寫課本劇100余部,讓一所普通學校課程改革聲名遠揚。
“感謝以這樣一種方式來打發晚年時光”
2004年暑期,梁阜球自發地“混”在教師中聽新課程改革講座,萌發了編寫課本劇的念頭。
2007年春,他找到附近的漣源二小,與教師排演了第一部課本劇,深受孩子們喜愛。梁阜球從網上買來《編劇理論與技巧》,結合實際認真學習,還和孩子們玩,了解他們的志趣和愛好。
2010年上學期,漣源二小新校長李輝與梁阜球一見如故,對他的舉動深表敬意,并挑選得力教師組成課題小組。
劉勝娥,時任二年級(24)班語文教師和班主任,自告奮勇擔任課題主持人,他們做的第一件事是將課文《三個兒子》改編成《神秘的老奶奶》。劇本保持原作精髓,并將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滲透在臺詞里。學生表演活靈活現,小觀眾激動不已,聽課者耳目一新。
梁阜球和課題小組成員深受鼓舞,決定挑戰陳舊古板的教學方法。他們不全去網上買道具,自己動手制作各類頭飾。“導演”譚新民老師犧牲大部分課余時間,將演員叫到家里排練。
如今,課本劇編演在漣源二小已形成濃烈氛圍。2016年元旦、六一兒童節,全校42個班2800多名學生分批舉行“立德樹人課本劇展演活動”,每個班都有劇目參演,形式、內容百花齊放,歌舞穿插其中,創意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