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得太容易的錢
從初中起,就很享受被羨慕的感覺
12月5日,記者學校附近約見了彭軍。他穿著一身休閑裝,耳朵里塞著一對耳機,手里拿著嶄新的手機。剛坐上車,彭軍就接到了一個網貸平臺的催款電話。
彭軍說,自己接觸網絡貸款是在2014年的下半年,那時候他剛剛入學不久,第一次徹底脫離家長的約束,開始享受校園的自由生活。不久后,他偶然看上了一輛摩托車,錢不夠的他看到了一個貸款平臺分期付款的廣告,他只需付800元的首付,以后12個月每個月還款226元。
“當時想著每個月只要還200多,還是能夠承受得起。”彭軍說,在這之后,自己有幾個從事“校園貸款”代理的朋友,又貸了幾筆款。
其實彭軍讀初中時,在班上就算個“有錢人”。“我媽媽覺得虧欠我,經常會給我錢。”彭軍說,在高三時,爸爸曾經給他買了一雙耐克鞋,他穿到班上,一些同學都投來羨慕的眼光,“我喜歡這種感覺。”
讀大學后,“比較講義氣”的彭軍,平時同學出去玩,他只要手里有錢,就會請客買單。
越滾越大的雪球
不想讓女友失落,悄悄多處貸款
在大學第一學期期末寒假時,彭軍認識了一位女同學,并很快發展為戀人關系。“我想讓她過得好一點。”彭軍說,女友喜歡逛街買衣服和化妝品,他的消費進一步擴大,原來每個月按時還款的計劃根本完不成。
“女朋友問我錢哪里來的,我就說是我媽給的。”彭軍說,當自己支付寶里的余額很多時,女友便會很高興,而自己沒什么錢時,女友會說“我們省吃儉用一點吧”。彭軍不喜歡女友失落的感覺,女友提出旅游想法,他立即又從網貸平臺上借了幾千元。
為了填補越來越大的資金空白,他開始在手機應用平臺上搜索各種貸款軟件,“拆東墻補西墻”。這種針對學生的貸款平臺門檻很低,只要憑借身份證和學生信息就可以輕松貸款數千元。據他自己估算,他一共在名校貸、優分期、貸貸紅等10多種平臺上貸款。
他究竟借了多少錢,自己都不是太清楚。在逾期并且息滾息的情況下,彭軍頻繁收到貸款平臺人員的威脅電話。追債人還找到了他的家人、同學和女友。但在彭彬華第一次和第二次幫他還款時,他都沒有把真實的欠款數目告訴家人。
彭軍說,在爸爸第二次替他還款時,他還保留了兩萬元左右的債務準備自己還。在這之后,他又向同學借了一萬元左右,目前還總共欠款三四萬元。在他的班上,還有另外一個同學也從網貸平臺上借了數萬元。
彭軍說,自己畢業在即,先想出去做幾個月苦力,先把債還清了,但究竟去哪兒他還沒有頭緒。
“我已經沒有辦法了。”聽到兒子欠款數目從幾千又變成幾萬元,彭彬華顯得有些歇斯底里,他不知道這筆債究竟何時能還掉。
冷靜下來的彭彬華說,希望其他家長也要注意(校園貸)這個事。對于校園貸,彭彬華說,“你們能不能積點德,一張身份證就可以貸款,還不知道有多少家庭因為你們要傾家蕩產。”
(原標題:20歲兒子校園借貸10余萬 52歲父親工地打工替其還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