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墻上的磚頭取下幾塊,這樣,我床邊的墻上就有一個洞,可以更方便地偷聽同學們在聊些什么。這些十幾歲的孩子,給幾乎每個老師都取了外號,根本不像在外面所表現出來的那么尊師。當時我還在讀小學,這個洞的存在,讓我窺探到初中生活的奧秘。有一天晚上,我正在床上偷看從同學那里借來的《西游記》,繁體豎排,根本看不懂,父親從外面回來,我順手把書往洞里一塞,聽到啪的一聲,書就掉在了隔壁學生宿舍里。第二天去找,當然沒了蹤影,也沒有任何人承認撿到這本書。無力向同學還書的我,苦惱了很長時間。
絕大多數同學,初中畢業后都是回家種地,在初中還能直接考中專擺脫命運的時候,大家還會碰運氣,等到中專取消,外出打工又成為趨勢的時候,就很少有人愿意讀到初中畢業了。我從這里畢業后不久,鄉里撥款,學校修起了教學樓,但是同時,卻迎來了輟學潮。很多次從學校門口路過,我都沒有再進去。對我來說,這不但是一段舊時光,也是一個舊世界。這兩年,不斷有人給我談起這位殉職校長的故事,我才發現,過去十年,這所學校竟然發生了巨變,成為一個名校了。
這個鎮上發生的事情,和縣城驚人地相似:在縣城,崛起了一個著名高中,一年有三四十人考上北大清華,而在這個鄉鎮初中,每年也會有不少人考上著名高中。鄉鎮仍然閉塞,是全縣最落后的鄉,但是或許正是這“最落后”才是創造奇跡的源泉。這些刻苦攻讀的孩子,和20多年前的我,并沒有什么不同,甚至也做著同樣的夢。有些老師,就是我當年的同學。(張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