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醫院的病床上,馮軍讀到井水的檢測報告:按照《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規范》標準,水中錳含量超標8.2倍,砷含量超標1.4倍。
2007年6月,大女兒病逝。馮軍繼續反映污染問題。4個月后,他在家門口遇險,三個陌生男子將他摁進一輛銀色面包車。馮軍挨了一頓暴打,車開到天津市武清縣境內后,他被扔在路邊。他光著腳,找到一個商店打110報警。4天后,他接到警告電話:“再不老實就弄死你。”案子至今無果。
被質疑的環評
馮軍沒有服軟。2008年起,他向金銘公司提起一系列環境民事侵權訴訟,法院最后判決他敗訴。馮軍說,當時他被迫退出承包的魚塘,金銘公司的補償都是針對土地的,并沒有出一分錢賠償其兩個女兒治病的費用。
2015年5月,馮軍向廊坊市環保局申請政府信息公開,獲得神華公司和金銘公司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等資料。其中,金銘公司的環評,系北京大學和中國環境研究院編制。從上述資料中,馮軍發現諸多問題。
報告顯示,金銘公司是2000年5月開工建設,2001年12月投入試生產,但環評出具的時間卻是2004年2月24日。神華公司是2005年1月開工建設,2006年11月試生產,而環評出具的時間為2006年11月,兩家企業都是典型的未批先建。
“生產在前,環評在后。這樣的環評文件,能保證環評質量嗎?”馮軍認為,上述環評文件涉嫌造假。
此外,金銘公司的環評注明,項目南廠門(隔路)有住宅區為環境保護的主要目標,500米區域內無水源地。馮軍指出,在環評機構作出該報告的2004年,他和家人在金銘公司對面的魚塘養殖場內已經居住多年,飲用水取自院子里的自打機井,“只隔了一條馬路,這么近的距離,為什么沒監測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