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在大學交女朋友嗎?”“當‘學霸’必須智商高嗎?”“您是怎么走上科研之路并成為院士的?”開學伊始,在日前舉行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博]2015級新生互動交流會上,新生“敢問”,校長萬立駿“真答”,師生共同上了一堂生動的“科學與社會”課。
“校長您大學談戀愛了嗎?”在中科大1800多名2015級本科新生參加的互動交流會上,有學生“勇敢”的提問引來陣陣笑聲。“我們上大學那個時候,規定在學期間是不準談戀愛的。我那個時候在學校還是一個非常聽話的學生,所以大學里就沒有談。”校長萬立駿透露,“但我們班有偷偷談的,畢業后成了三對,現在依然是三對。”
一名男生提問:“您感覺應該在大學交女朋友嗎?”萬立駿說,現在的大學生年齡比較小,有的18歲、16歲,科大今年最小的才13歲。“我想,找女朋友和愛情大概是兩回事情,我希望你們把愛情和女朋友統一起來。”萬立駿認為,“到了真正懂得愛情的時候,再找女朋友是最好的,這是我給你們的建議。”
為了引導新生順利完成從中學到大學的轉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目標和方向,中科大每年都會開設“科學與社會”新生研討課。今年的研討課第一講題為《未來社會主人的科學之路》,由校長萬立駿主講。他認為,大學生的使命在于改變命運和承擔責任,在當前社會浮躁、功利主義盛行的情況下,希望同學們回歸“做人立德”的常識,回歸讀書科研的常識,胸懷天下、造福人類。
有一名新生的困惑很有代表性:進校后發現身邊有很多高智商“學霸”,產生了心理壓力。萬立駿對此表示“深有同感”,回憶自己當年高中時每年成績都是全校第一,但進入了人才濟濟的大學,“拔尖”難度大了很多,再也沒有成為過第一。“但是我認為,單純的高智商并不一定成績就好,需要多方面的結合。將你的天賦與勤奮結合起來,你也會成為某個學科的‘學霸’。”他勉勵說。
在回答學生“您是如何愛上自己的研究領域的”這個問題時,萬立駿介紹,自己走上科研之路,是社會需求與自身興趣的結合。“我研究生階段跟隨我國電子顯微學奠基人之一郭可信先生,做顯微鏡材料方面的研究,當時國內還無法實現自主設計金屬材料的二元相圖、三元相圖,也基本沒有新型的掃描隧道顯微鏡研究,所以我前往日本讀博士。”
萬立駿說,自己是抱著“把我們國家建設得和發達國家一樣好”的信念走上科研之路的,做研究一是要堅持下去形成特色,二是要“勤奮”。“我在日本讀書期間,有一年元旦放假別人都回家休息了,整個實驗室只剩我一個人。實驗室建在山里,記得有蛇就躺在屋門前,現在回想起來還有點后怕。但我想,只要堅持,克服困難,各種各樣的機會都會有。”他說。(記者 徐海濤)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