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證書?拼學區房?拼父母?
這兩天,在“小升初”的家長群里,最熱門的關注點已經從“孩子參加哪些考試”轉移到了“今年民辦初中怎么招生”的問題上。究其原因,是由于省教育廳公布的一項新要求引起的。要求稱“無論公辦學校、民辦學校,都不能以考試的方式選拔招生。”昨日,記者從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民辦初中“小升初”的政策還沒有確定。
新規 全省民辦初中不能考試招生
12日,省教育廳發出《關于做好2015年義務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義務教育招生要堅持免試就近入學,嚴禁采取考試方式選拔生源。
對于民辦教育,同樣不得采取考試的方式進行選拔,也不得到異地組織考試選拔。
對于聯合或委托社會培訓機構舉辦“占坑班”選拔生源,加重學生課業和經濟負擔的,要嚴肅查處。
今年,我省要強化對義務教育招生工作的監督檢查,重點檢查熱點地區、熱點學校的招生情況。凡接到群眾有關義務教育招生方面的舉報,發現問題,都要及時查處。
打探 我市初中招生政策尚未出臺
近年來,市區公辦初中一直實行的是就近劃片入學的方式,將學生免試分配到相對就近的公辦初中就讀。而一些家長認為分配的初中“不好”,就會選擇參加民辦初中的招生。
鄭州市區民辦初中的招生,在經歷了無主狀態下的“偷偷考試”之后,從2013年開始由市教育局進行規范,統一報名時間、報名條件,統一評價時間,同時要求評價內容不能有語數外的內容,而是重點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而今年,在省教育廳的明確要求之下,民辦初中如何招生?已經準備了一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小學畢業生該何去何從?昨日,在家長群中流傳一個消息,說是本周將會出臺市區“小升初”招生政策。
是繼續采取綜合評價方式?還是會看重孩子的各種得獎證書?記者從市教育局得到的消息顯示,目前“小升初”招生政策還未正式出臺,一切猜測都言之過早。
調查 誰把“小升初”炒得這么熱?
據《民辦教育法》,民辦學校有自主辦學和招生的權力,但是為何鄭州的民辦初中招生如此受關注?一位教育界人士透露,民辦初中之所以受關注,和民辦初中的歷史有關。
不少民辦初中是由原來的公辦中學所辦的分校演變而來,雖然已經“獨立”了,但是家長對民辦初中的認可,還是源于以前公辦本校的印象。
另外,這兩年,有不少民辦初中加入到一些教育集團,而教育集團的牽頭學校就是知名的公辦中學,更是給民辦初中鍍上了一層金。
而不論是以前的偷偷考試,還是如今的綜合評價,都會從大量的小學畢業生中選拔出一部分優秀學生,使得備受家長看重的生源質量更高,這也是吸引家長和學生參加民辦初中“小升初”的原因之一。
“公辦初中絕大部分是劃片生,學生素質也是參差不齊。民辦初中選拔的學生,都是優中選優,這樣的學習環境有助于孩子的學習。”一位家長鄭女士說。
你支持哪種招生方式?
鄭州市一家專門做家長幫的網站論壇對“小升初”的招生方式進行了投票調查。結果顯示,超七成的家長支持筆試。
你怎么看待取消考試?
支持 不考也能招生
有家長認為,多元化的高等教育注定還得走綜合素質培養的路,未來還是不會考。“但我承認考試選拔相對公平。但是并不科學,因為考卷本身好多初中知識,也有些偏難題,總之,改,是必然。”
反對 取消考試是個偽命題
還有一位家長的言詞比較犀利。他說:“取消考試是個偽命題!加大教育投資力度,均衡教育資源才是根本!”
建議 大力促進教育資源相對均衡
也有家長說,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提升公辦學校的實力,使教育資源相對均衡。這位家長說,自己的孩子是六年級,從過完年到現在,家長和孩子每個周末不是在輔導班就是在趕往輔導班或者何種聯考的路上。“一邊是公辦學校的減負和素質教育,一邊是熱火朝天的社會輔導機構。家長們能怎么辦?只能無奈地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