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燃創新花火 擁抱絢爛未來
如果說小學重點培養學生科學興趣,那么中學科學教育則為其由淺入深進行科學探索敞開了大門。
“呼……”幾架無人機“足球”在學生的操控下騰空而起,在空中上演著精彩的“足球攻防”對抗。在匯文中學,學校形成了以無人機、大疆機甲大師等為中心的科技創新項目課程,科技已成為學生五育發展的燃料。
無人機“足球”展示(央廣網記者 韓雨晨 攝)
剛剛操控著無人機“足球”的林沐成是匯文奇點無人機社團的成員之一,2023年5月,他與同伴們在第五屆國際智能體育大會無人機足球賽項目中獲得亞軍。“無人機設備都是學校提供的,老師都很支持我們,從基本理論到高級操作,給予了我們很多幫助。”林沐成表示。
從2017年開展新疆班科技實踐活動,到如今普及全校,匯文中學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科學教育創新和科學教育普及工作。匯文中學總務處主任、勞技中心負責人寧照鴻告訴記者,僅在天津市第七屆世界智能大會暨第21屆天津市青少年機器人大賽中,匯文中學獲4項冠軍、4項亞軍、6項季軍,一、二、三等獎獲獎共計60人次。
匯文中學學生在第五屆國際智能體育大會上的合影(央廣網發 匯文中學供圖)
“看著越來越多的學生,通過科創學習訓練,參加各類競賽,將志向鎖定在科技、航天、人工智能、電子科技等專業,將自己的理想融入祖國未來科技發展的愿景中,我感到非常欣慰。”寧照鴻說道。
和平區教育局副局長劉洋表示,近年來,和平區在中小學科學教育方面做了很多有益嘗試,建立了和平區科學教育工作者之家,并加大了和平區科技館的建設,進一步推動科學精神在和平區內學校傳播。“同時,我們也積極推動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讓學生走進大學進行學習,從而激發學生們的科學精神,讓教育、科技、人才相結合,為實現科技強國奠定基礎。”
而在天津中學的生態園內,科學教育又是另一番景象:同學們在動物養殖區內學習羊駝、兔子等動物養殖技術;在組織培養區內進行著微生物純化培養;在轉基因技術區內觀察DNA等物質的提取情況……“2023年我們開設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60門,其中40門都是科學教育課程。除涉及無人機等智能科學領域外,生命科學、‘走進生活的化學’等領域也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天津中學教科研處主任孟慶泉說,天津中學從建校伊始就開展綜合實踐活動,20多年來從未間斷。
學生正在觀察通過組織培養發育出的紅景天幼苗(央廣網記者 周思楊 攝)
“科學教育不是一門學科,而是一種思想。”在孟慶泉看來,科學教育包含了理論素養知識教育、實踐技術應用以及科普等多方面內容,學校在進行科學教育的過程中,許多同學也從中獲益。
高二年級王一涵已在天津中學就讀四年有余,初一時,她第一次在生命科學的課堂上接觸到“中藥石斛的組織培養及快繁技術”。“剛開始我只是覺得這類課程很好玩,但隨著學習的深入,就愈發能感受到生命科學帶來的魅力。”王一涵告訴記者,當時自己的生物學基礎較弱,但為了能探索其中奧秘,課余時間她常常是在實驗室一待就是一下午。
“我覺得科學教育讓我學會了‘較真’,但這種‘較真’,讓我更加接近事物真相,也使得工作生活更加細致嚴謹。”漸漸地,王一涵從老師灌輸知識變成了自己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并解決問題。她在初二時,就獲得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天津市賽二等獎,并在高一時獲得了該賽項一等獎的好成績。
孟慶泉說,在做好課程設置的基礎上,教師隊伍的建設培養也必不可少。“我本身是語文老師,但已經從事了二十多年的科學教育工作,我幾乎拿到了一個天津市科學輔導員能獲得的所有相關獎項。在這其中我自己也成長了許多。”孟慶泉說道。
孟慶泉只是天津中學科學教育教師隊伍的縮影,目前,天津中學共有科學輔導員39人,并與航天光電集團、國家海洋館、天津大學等達成共建合作,為學生插上科學的翅膀。“科學教育更符合教育的根本方針,也更符合學生發展的需求。未來,我們也會這樣一直做下去,讓科學教育真正覆蓋到每一個學生。”孟慶泉說道。
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強調要用好社會大課堂。科技館作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的重要陣地和展現科技文化成果的重要平臺,是科技和教育的重要橋梁紐帶。
“我們立足館內展區和展品,面向廣大青少年開展科學知識傳播活動,將科技館打造成為‘第二課堂’,并組織輔導員進入學校講授科學課,已與全市三十余個學校簽訂了館校共建協議,同時開展多種類型的研學活動,持續為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等多主體共同參與的青少年科學教育體系而努力。”天津科技館黨委副書記、館長韓晉江說,2023年有1萬余人次的青少年直接參與各項課程,中秋國慶“雙節”期間,天津科技館舉辦各類科普活動超150場,來館參觀人數超過5萬人次。
天津市第36屆科技周期間,孩子們在天津科技館內參觀體驗(央廣網記者 周思楊 攝)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日前,天津市也印發了《天津市義務教育課程實施辦法(試行)》,明確了科學課程的開設年級、課時數和培養目標,要求學校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的實驗課程。
據天津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天津市高度重視中小學的科學教育工作,從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科學實踐、學科研究、人才早期培養等方面著手,不斷提升科學教育質量和中小學生科學素質,如在天津大學開展“國優計劃”碩士生培養,系統開設科學技術史、中小學課程教學等教師教育模塊課程,培養研究生層次中小學教師特別是科學類課程教師;廣泛開展“院士開講了”科普公開課等豐富多彩的校園科普活動;每年選拔100名中學生走進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高校,開展為期一年的科學研究與實踐等。
“下一步,我們將結合天津實際,建立教育部門牽頭、多部門參與的工作機制,謀劃落實科學教育的創新舉措,使科學教育成效轉化為天津落實‘雙減’政策的生動實踐。”天津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說道。
策劃:王曄彪
統籌:張強
記者:韓雨晨 褚夫晴 周思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