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筑夢”,這是2018年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發出的最響亮聲音,打造的最鮮明標識。
“學習筑夢”,學的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筑的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一年時間里,吉林省通過深入開展大學生“學習筑夢”行動,高校思政工作發生了深刻變革。
學習課堂,陣地全覆蓋。既夯實思政課老陣地,又開辟“學習筑夢”選修課、課程思政新陣地,各類課堂齊聲唱響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主旋律,新時代新思想入腦入心。
教師教學,自我革命。專業課教師學深學透新思想,當“學習導師”,做“大先生”,吉林高校教師在“學習筑夢”中踐行著教書和育人相統一。
學生成長,經歷蛻變。在自己講思政課中提高獲得感,在社會實踐中培養家國情懷,吉林大學生在各類平臺中學習提升,正努力將成長成才的青春夢融入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歲末年初,在吉林,“學習筑夢”仍舊火熱。
課堂:渠道更寬廣,陣地更全面
從一開始,吉林就把奮力打贏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和水平攻堅戰,作為“學習筑夢”的重頭戲。
提高大學生對思政課的參與度,吉林在師生角色轉換上做起了文章。連續舉辦兩屆的全省大學生講思政課大賽,吸引800多個學生團隊、5000多名大學生參加。他們在由被動聽向主動講的轉變中,對思政課的興趣空前高漲。
2018年10月末,兩屆大賽獲獎課程巡回展示,在全省高校再掀高潮。東北師范大學學生劉強“追逐共產主義的光芒”一課,讓長春中醫藥大學王新老師頗有感觸,“沒想到一名大學生能把思政課講得這么好,這給我們老師也帶來了壓力”。劉強在參加了思政課大賽后創辦了學習社,他的另一課程“強國一代”,已在大中小學宣講29場。
水到渠自成。自學自講,師生同上一堂課,思政課教學改革已在吉林高校悄然展開。
長春大學旅游學院是一所民辦高校。上個學期,大學生們開始對《資本論》《共產黨宣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愛不釋手,這都源于學校“說、講、讀、賽、網”思政課教學改革。主題說課、講思政課、研讀經典、以賽代考、網絡微課,使思政課堂實現有效翻轉,大學生成為課堂真正主人。
“在這樣的機制下,學生的表現可用脫胎換骨來形容。到本學期初,全校有90%的學生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長春大學旅游學院黨委書記張洪昭驚喜地說。
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吉林思政課建設再發力。2018年,吉林在全省高校新開一門“學習筑夢”思政課選修課,本科24學時1.5學分在一、二年級開設,專科12學時1學分在一年級開設。
雖是選修課,但課程建設標準卻不低:要求結合辦學特色自主設計教學專題,要求與學生成長成才需要緊密對接,要求課程主要由名師專家來講。
作為試點高校之一的長春師范大學,單是選修課方案研討會就開了11次。最終,筑民富國強夢、筑文化自信夢、筑青春報國夢等12個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學專題出爐。
課程甫一開講,便得到學生熱烈追捧。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張端民主講的“新中國GDP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逆襲之路”場場爆滿,學生張安晶說:“從來沒想到經濟專業課居然能和思政教育結合得那么緊密。”
隨著選修課在全省高校全面開講,緊扣時代命題,回應青年關切,引領青春筑夢,已成為吉林高校“學習筑夢”思政課選修課的共同特點。
充分發揮高校各門課程育人功能,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有機統一,吉林又在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上舉棋落子、排兵布陣。
一石激起千層浪。長春科技學院商學院教師田雨虹說:“在專業課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極為必要,專業課教師理應肩負起立德樹人的使命。”不久前,她被評為學校課程育人先進個人。
和田雨虹一樣,全省高校專業課教師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原本要求每校先期遴選兩門專業課進行試點,結果由于專業課教師熱情特別高,一些高校試點課程達到十幾門、幾十門。2018年末,省教育廳在開展“學科育人示范課程”申報時,不得不壓縮高校申報數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