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發布愛心餐視頻
記錄歡樂時光也讓家長放心
“起了個名字叫‘快樂小學堂’,可以通過這個平臺來記錄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歡樂時光,也可以給在外務工的家長們看到,讓他們安心。”提及為何在網上發布大家一起做菜的視頻,章校長是這樣說的。
章校長給孩子們準備的菜式很豐富
“起初不懂這些,剛好我兒子有空,就讓他幫我剪輯一下。”于是,章校長的兒子就扛起了剪輯視頻的大旗,“我們每天都做,做完就發給他,讓他剪輯,剪完就可以發了。”
談到在快手上的“爆火”,章校長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其實,當初我也沒想到會有那么多人關心我們,大概10天前,就開始每天都要接待很多媒體,各級領導了解情況后,也常常來看望和慰問我們,還有許多好心人來捐錢捐物。”章校長告訴紫牛新聞記者,對此他十分感謝,不過錢是不好收的,因為他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如果大家想要獻愛心的話,還是通過有關的單位,走正規的渠道。
雖然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章校長還是保持一顆平常心,“我們原來怎么做的,現在還是怎么做,每天還是照常給孩子們加餐。”章校長告訴紫牛新聞記者,他起初不太懂,準備不是很充分,有時比較慌亂,現在步驟都熟悉了,就游刃有余了。“說個題外話,有外校的家長看了我們的視頻,說要把孩子轉校過來,我是嚇了一跳,這要是人多了,可就忙不過來了。”談及此,章校長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一起做頓飯
填補孩子們父母不在身邊的“空缺”
“一口鍋、一灶臺、師生們一起做頓飯,或許能填補上孩子們父母不在身邊的‘空缺’。”提及對留守兒童的照顧,章校長是這樣理解的。
章校長告訴紫牛新聞記者,很多爺爺奶奶只能盡力做到讓孩子穿暖不感冒,吃飽不挨餓,但是他還是建議,雖然不懂,但依舊可以扮演一個陪伴者的角色,陪著孩子們寫作業。對于父母來說,章校長對于他們的這種生活方式,表達了充分的理解,“父母外出打工,是為了幫助家庭創造更好的生存和生活條件,是他們無可奈何的選擇,但是,并不代表他們可以把孩子完全交給老師和爺爺奶奶,現在通訊設備這么發達,他們可以通過電話、視頻等方式,對孩子進行關注,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師生關系再親近,也不代替這種以血緣為紐帶的親子關系。”章校長也表示,他們會盡最大的努力,讓孩子們感受到溫暖和愛心,并在學習和生活上提供幫助,填補孩子們父母不在身邊的“空缺”。
鎮政府;方法新穎,值得推廣
對于章校長以帶著孩子們一起做飯加餐這種方式,關心留守兒童,春濤鎮政府辦公室的李主任給予了充分的肯定。“鎮上留守兒童很多,我們平常也會和婦聯、團委、關工委等單位進行交流和討論,關注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問題。”李主任告訴紫牛新聞記者,章站亮校長的這種方式非常新穎,效果也很好,不僅能讓家長放心,更能引起社會對留守兒童問題的關注,他們也會考慮在周邊學校嘗試推廣。至于捐款捐物,由學校自行處理,但是政府、教育部門會進行監管。
家長們:感謝分享,感恩校長
很多孩子在每天的加餐活動中,變得更加自信,并且和老師、同學有了更多的交流,師生關系也更加融洽。其中有一位叫吳智淵的孩子,今年二年級,本來很內向,通過和小伙伴幫助章校長一起做菜,漸漸和大家熟悉起來,也打開了自己的心房,有什么心理話也開始和老師們分享。吳奶奶十分感激章校長和學校的老師:“小孩子回家后,老是說今天校長做了什么,做了什么,比家里好吃,真是謝謝老師們了!”在外工作的吳爸爸也通過吳奶奶表達了自己對學校的感謝:“平常我們和孩子視頻的機會很少,更不可能知道他在學校里是什么樣子的,感謝校長的視頻分享,還自己掏錢煮東西給孩子吃,真的,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紫牛新聞記者|郭一鵬
紫牛新聞實習生|王雪純
圖片 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