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初衷被扭曲
擔心孩子跟不上,是一種極易在家長之間傳遞的焦慮情緒。很多家長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不是我們非要上,而是其他人都上,我們沒辦法不得不跟著上”。
北京市西城區一所重點小學的教務主任薛老師注意到,每一年新生入學后,他們對學生基本能力進行摸底時發現,“什么都沒學過的孩子確實非常少”。這種趨勢,在最近幾年越來越明顯,“說明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關注度越來越高”。
做了20多年低年級學生的教學工作,薛老師說,小學一年級“零起點”教學,是近年來教育主管部門明確規定的重要內容,小學一年級必須嚴格遵照國家課程標準上課,“哪個知識點教多長時間,都有科學的、嚴格的規定,不可能出現因為一部分學生學過,老師就不講了或壓縮課時的情況”。不僅如此,學校把開學第一周作為適應周,放慢速度,讓孩子一點點了解學校、適應小學的作息時間等。也就是說,任何零基礎的學生在很短時間內就可以跟著老師快速適應。
“正規的 幼小銜接 并不是學幾個字,而是適應新的環境,適應校園生活、集體生活、學習生活;樂于與老師、同學交往;培養學生角色意識、群體意識、學習意識、紀律意識和行為規范意識,這些才是適應的重點。正規的 幼小銜接 是幼兒園必須重視的一塊教學工作,幾乎任何一個幼兒園都會組織相關的 幼小銜接 教學, 幼小銜接 是幼兒園教學中相當成熟的一塊。”位于北京市豐臺區嘉園路的一家民辦幼兒園的教導主任成芳對《法制日報》記者說,而“幼小銜接”培訓班或類似的學前班已經是政策嚴令禁止的。不過,很多幼兒園,尤其是大部分民辦幼兒園往往以“大大班”的名義保留學前班。
“在幼兒園大班,孩子有充分的游戲時間,但進入小學后,午休、游戲時間都取消了,并且知識難度增加,孩子有可能不適應。從孩子的角度來說,學前班不像幼兒園注重領域發展,比如動手、繪畫、健康等。其實,幼兒園更適合孩子的年齡。家長要權衡其中利弊。如果是我的孩子,我堅決送他去幼兒園,因為我對孩子的要求是性格好、善良、懂得選擇與接受選擇的結果,說白了就是情商方面的要求。我認為過早接受應試教育會抹殺孩子很多天性。”任成芳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