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強化經費保障
(十二)加大經費投入力度。要強化地方政府責任,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優先發展義務教育。教育經費投入向兩類學校傾斜,統籌兼顧解決義務教育發展不平衡問題,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切實落實對鄉村小規模學校按100人撥付公用經費和對鄉鎮寄宿制學校按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標準增加公用經費補助政策,中央財政繼續給予支持。鼓勵各地結合實際進一步提高兩類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水平,確保兩類學校正常運轉。各地要針對鄉鎮寄宿制學校實際需要,嚴格按照政府購買服務的有關規定,探索將屬于政府職責范圍且適宜通過市場方式提供的學校安保、生活服務等事項納入政府購買服務范圍,所需資金從地方財政預算中統籌安排。各地在編制鄉鎮中心學校年度預算時,應統籌考慮其指導小規模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等因素,結合財力狀況予以保障,嚴禁鄉鎮中心學校擠占小規模學校經費。
(十三)完善經費管理制度。各地要完善小規模學校經費使用管理辦法,根據實際在小規模學校間合理統籌安排公用經費,實行賬目單列、規范管理、合理統籌,確保足額用于小規模學校,不得滯留或挪用。縣級財政、教育行政部門要及時公布鄉鎮中心學校及小規模學校公用經費預算安排額度,并提前撥付部分公用經費,保證小規模學校正常運轉。要加強鄉鎮中心學校財務管理,規范會計核算,加強財務審計,保障資金規范使用。
六、提高辦學水平
(十四)發揮中心學校統籌作用。強化鄉鎮中心學校統籌、輻射和指導作用,推進鄉鎮中心學校和同鄉鎮的小規模學校一體化辦學、協同式發展、綜合性考評,實行中心學校校長負責制;將中心學校和小規模學校教師作為同一學校的教師“一并定崗、統籌使用、輪流任教”。完善鄉村學校評價方式,充分激發每所學校和廣大鄉村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創造性。統一中心學校和小規模學校課程設置、教學安排、教研活動和教師管理,推進教師集體教研備課,統籌排課,音樂、體育、美術和外語等學科教師可實行走教,并建立相應的政策支持機制。中心學校要統籌加強控輟保學工作,落實目標責任制和聯控聯保工作機制。
(十五)完善育人模式。充分發揮小規模學校小班教學優勢,采用更加靈活的教育教學方式,突出因材施教,加強個性化教學和針對性輔導,密切關注每一個學生思想動態和身心健康,切實提高育人水平。充分發揮寄宿制學校全天候育人和農村教育資源的獨特優勢,合理安排學生在校時間,統籌課堂教學、實踐活動、校園文化、學校管理,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和校園文化活動。充分發揮學校共青團、少先隊組織作用,注重勞動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行為習慣養成,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和遵紀守法意識、自我防范能力,有效預防中小學生欺凌現象發生。密切家校聯系,完善家訪制度,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和家長學校作用,促進提高家庭教育質量,形成家校育人合力。進一步完善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關愛體系,建立翔實完備、動態管理的留守兒童信息臺賬,健全優先保障、精準幫扶等制度,切實加強對留守兒童受教育全過程的管理,優先滿足他們的寄宿需求,配齊照料留守兒童生活的必要服務人員,使鄉鎮寄宿制學校真正成為促進孩子們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陣地。加強民族地區寄宿制學校管理,積極開展有利于促進民族團結和融合的教育教學活動,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在學校生活、學習中廣泛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十六)推進“互聯網+教育”發展。各地要積極創造條件,加強硬件建設,充分利用衛星、光纖、移動互聯網等,加快實現兩類學校寬帶網絡全覆蓋。結合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要求,以外語、藝術、科學課程為重點,涵蓋所有學科,引進或開發幕課、微課等課程,提供豐富優質在線教育資源,保障兩類學校開齊開足開好課程,彌補師資力量不足等短板。發揮好優質學校、骨干教師的輻射帶動作用,采取同步課堂、公開課、在線答疑輔導等方式,促進兩類學校師生與優質學校師生共同在線上課、教研和交流。研究探索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科學分析和監測兩類學校教育教學情況,基于精確數據,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學習和改進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發揮政府在推進“互聯網+教育”發展中的主導作用,積極運用市場機制,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加強軟硬件建設。遴選縣域內經驗豐富的教研人員、教師和專業技術人員赴兩類學校開展經常性指導,提高發展和應用“互聯網+教育”水平。
(十七)推進對口支教。完善城鄉學校支教制度,建立城鄉學校“手拉手”對口支援關系,廣泛開展對口幫扶活動,努力實現每一所鄉村學校都有城區學校對口幫扶,切實做到真幫實扶。大力消除城鄉教師交流輪崗障礙,統籌調劑縣域內城鄉學校編制,推進城鎮學校教師定期輪流到鄉村學校任教。各地要強化對兩類學校教研工作的指導,鼓勵城鄉間學校采取同步教研等多種方式開展交流。積極發揮社會組織在幫扶鄉村學校中的作用。
七、加強組織領導
(十八)落實政府責任。各地要把辦好兩類學校列入重要工作議事日程,加強省級政府統籌,健全協調機制,及時解決兩類學校在規劃布局、經費投入、建設運行、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的突出問題。要把辦好兩類學校納入地方各級政府考核體系,完善責任追究機制,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工作目標按期實現。要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充分發揮學校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推落實作用,有效調動各方力量,大力激發廣大校長、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努力營造促進農村義務教育發展良好局面。
(十九)加強督導檢查。建立和完善兩類學校質量監測和督導評估機制,將兩類學校一并納入縣域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和優質均衡督導評估認定,已通過基本均衡評估認定的縣區接受督導復查時應包括兩類學校。教育督導部門要為每所學校配備責任督學,定期開展督導檢查,充分發揮督導檢查結果公告和限期整改制度的作用,督促改進,以評促建,切實推動辦好農村義務教育。
國務院辦公廳
2018年4月25日
(此件公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