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公布了,新東方在線高考網小編整理了詳細內容,供參考。
廣東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
各地級以上市教育局: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國發〔2014〕35號)、《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粵府〔2016〕17號)和《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教基二〔2016〕4號)的有關要求,現就推進我省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堅持育人為本、科學規范、普職并重、公平公正、因地制宜的原則,建立健全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省級統籌管理,地級以上市(以下簡稱“市”)為主實施,注重改革創新,積極探索實踐,鼓勵先行試點。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模式和公平科學、規范有序、監督有力的管理機制,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高中階段教育高水平高質量普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維護教育公平。
二、主要任務和措施
(一)建立健全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主要衡量學生達到國家規定學習要求的程度,考試成績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基本依據。
1.考試科目。涵蓋國家《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7~9年級,以下簡稱《課程方案》)規定的全部科目,包括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體育與健康、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等科目,引導學生認真學習每門課程,達到合格要求,確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質量。
2.考試內容。嚴格按照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7~9年級,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科學確定各學科考試命題內容,提高命題質量。試題要體現立德樹人根本要求,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根本,注重體現學生的科學素養、人文素質和實踐能力。增強基礎性和綜合性,著重考核學生掌握學科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寬度和廣度,試題試卷的整體難度適當,減少單純記憶、機械訓練性質的內容,杜絕偏題、怪題;增強應用性,注重與學生生活、社會實際和科技發展等的聯系,側重考核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發現問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創新性,增加探究性和開放性試題的比例,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將物理、化學和生物中的實驗操作(以下簡稱理化生實驗操作)納入考試范圍。推進道德與法治、體育與健康、音樂、美術科目考試改革,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考試方式。各科考試結合學科特點,以筆試為主,探索面試、口試、實踐考察、實驗操作和技能測試等多種方式。物理、化學和生物科目考試分為筆試和實驗操作,其中實驗操作成績不低于每門科目考試總成績的10%。積極探索應用計算機進行考試。
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和生物9門科目考試,逐步由各市委托命題過渡到由省教育考試院統一組織命題,各市組織實施。理化生實驗操作、體育與健康、音樂、美術和信息技術科目考試由市命題并組織實施。
4.考試時間。各學科考試時間依據《課程方案》和“學完即考”的原則確定,其中委托或由省教育考試院統一命題的科目的考試時間由省教育考試院確定。學生按《課程標準》修完某學科后,方可取得該科目的考試資格。
5.成績呈現。考試成績可以采用分數、等級等多種形式呈現,鼓勵有條件的市僅以“等級”呈現成績,避免學生分分計較、過度競爭。語文、數學、外語、體育與健康以分數形式呈現;其他科目可以分數或等級形式呈現。等級劃分及細化具體辦法由各市確定。
(二)健全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綜合素質評價是對學生全面發展狀況的觀察、記錄和分析,是培育學生良好品行、發展個性特長的重要手段。
1.科學確定評價內容。綜合素質評價內容主要包括學生的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等5個方面。初中學校要根據義務教育的性質、學生年齡特點,結合教育教學實踐,充分反映學生全面發展情況和個性特長,注重考查學生的日常行為和突出表現。將綜合實踐活動中的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以及理化生實驗操作和沒有作為錄取計分科目的學科,在綜合素質評價中予以反映和體現。
2.完善評價程序和辦法。以全國中小學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為基礎,建立全省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平臺;有條件的市可以根據自身實際建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平臺,并與省的平臺對接。初中學校要為每位學生建立綜合素質評價檔案,客觀、真實和準確記錄學生日常行為和成長過程中的突出表現。
從2017年初中一年級新生入學開始,學校要指導學生及時做好寫實記錄,整理遴選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動和典型事實證明材料。檔案材料要突出重點,簡潔明了,便于高中階段學校在招生中使用。在每學期結束時,初中學校要將用于招生使用的活動記錄和事實材料進行審核、公示,并及時將公示后確認無異議的事實材料統一導入信息管理平臺。學生畢業時,學校要根據評價內容和標準,綜合學生各學期的各方面表現,分別對5個方面作出寫實性評價,并可以等級呈現。
3.切實做好評價工作。各地要積極完善綜合素質評價辦法,做到客觀真實、方便運用,并扎實開展評價工作。省教育廳制訂綜合素質評價的統一要求,市制訂科學規范的評價體系,學校按要求實施。學校要建立健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機制,明確本校實施綜合素質評價的具體要求和措施。要建立由年級長、班主任和相關教師組成的班級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小組,具體負責所在班級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確保綜合素質評價客觀科學、真實可信。班主任和相關教師及學校黨、團、學生組織要充分利用寫實記錄材料,圍繞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標準,對學生成長過程進行指導,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發展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