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復旦畢業生去向排名
1月5日,北京大學公布了《北京大學2017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北京大學校本部共有2421名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簽訂三方協議。從簽約就業單位性質來看,到各類企業就業的畢業生比例達到52.34%(其中以國有企業為主,占 30.44%,民營企業占 11.90%,三資企業占 8.84%);到機關和其他事業單位工作的畢業生占簽約人數的 25.40%。
1月13日,復旦大學發布《復旦大學2017年度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結果與北京大學相似:按就業單位性質統計,2017屆畢業生在各類企業(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三資企業)就業的畢業生比例為67.34%。在高等教育、科研設計單位、黨政機關就業的比例為12.95%。
如圖1統計顯示,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的畢業生主要去向仍然是企業,到機關和其他事業單位工作的比例相對穩定,波動不大。
“國企用人數量相比機關單位大得多,并不意味著公務員就不熱了。公共機構有行政部門、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國家機關每年的用人量也就是2萬左右,大量的畢業生去向肯定還是國有企業、國有事業單位,因為這兩個部門的用人量比較大。此外,到民營企業就業的畢業生人數也在增加。”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不僅國家機關公務員熱沒有消退,據竹立家調查所知,在省城讀書之后到縣機關工作的大學生事實上非常多,現在縣一級機關單位招聘公務員,報考人數是非常多的。“應該說,大學生、研究生到縣級甚至鄉級工作的積極性或意愿也很強。”竹立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