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解說詞]
破曉的晨曦,驚醒了杭州西湖一夜的安寧。
浙江美術館,有如一顆智慧的明珠,鑲嵌在西子湖畔。
從有巢氏仿鳥筑巢、構木為屋到具有中國氣度、中國風格的浙江美術館,中華文明的每一次駐足,總能驚艷四方。
從選址西子湖畔,到確立建筑風格,在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的推動下,浙江美術館修建完成。
[同期]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
他說既然建在西湖邊,就應該是中國的樣式。那天我正好穿了一件對襟的中國式的衣服,他說,就像許江穿的這件衣服一樣,一眼看上去是中國的。
[解說詞]
文運與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
中華文明是迄今為止唯一沒有間斷的文明。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就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
在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四個自信”的提出,具有特殊重要意義。他鮮明地指出,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
傳統文化、時代精神,
復興之魂,深植其中。
[解說詞]
流淌過五千年歷史長河,進入新千年的第二個十年,中華文明屹立世界潮頭,擔負起凝聚民族復興之魂的歷史重任。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歷史高度,回應時代關切,擎起改革這一最鮮明的旗幟,為中華文化前行指明方向。
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形勢下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要求和布置的任務。
他指出,在繼續大膽推進改革、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同時,把握好意識形態屬性和產業屬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無論改什么、怎么改,導向不能改,陣地不能丟。
2014年早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審議并通過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這是中央深改領導小組審議通過的第一個專項小組改革方案。
《實施方案》明確了改革的指導思想、目標思路、主要任務和政策保障,細化為104個重要改革舉措及工作項目,為今后一個時期的文化改革發展規劃了路線圖、明確了時間表、布置了任務書。
全領域、深層次的文化體制改革,用制度創新之力,不斷鞏固著13億人的文化自信。
擼起袖子加油干。
[同期]中宣部常務副部長黃坤明
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文化建設,發表了許多重要的論述,作出了一系列戰略部署。我想,他展現出強烈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深沉的民族情懷和歷史擔當。正是在這樣的新思想新理念的指導之下,中央對文化改革發展作出了新的頂層設計,集中體現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之中。
整個方案有兩個非常鮮明的特點:一是突出方向引領。不管怎么改,方向不能變,建立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確保“兩個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建立健全在互聯網時代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體制機制;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加強謀篇布局,通盤考慮,而且突出重點。
這樣,我們的文化建設在改革方向和工作的布局上,就搭建起了新的“四梁八柱”。
[解說詞]
曲阜,儒家文化的重要發源地。
2013年11月底,剛剛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任務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山東。考察期間,他專程到曲阜進行調研。
在孔子研究院的展示廳里,他看到桌上擺放的《孔子家語通解》和《論語詮解》,拿起來翻閱,并同隨行的同志說,這兩本書我要仔細看看。
一年后,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是中華民族的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