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方案說,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考試,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藝術(或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通用技術、信息技術考試,可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統一要求,確定具體組織方式。方案解釋說,這次改革努力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一是考試成績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級”方式呈現,除了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的學科外,其它學科達到國家規定的基本教學要求,考試合格即可。不參加高考的學生,不需要和其它學生學習、備考一樣難度的教學內容。二是現行高考科目是統一規定的,有的科目學生不擅長但又必須考。改革后,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的3科學業水平考試科目是可選的,可以由學生根據自己興趣特長自主選擇,揚長避短。學習有興趣和擅長的東西,可能就不會感覺太累。
“不參加高考的學生,不需要和其它學生學習、備考一樣難度的教學內容。”針對性不是太強,一般升入普通高中就讀的學生,參加高考是主要需求。從理論上來講,新高考方案最大的突破就是淡化分數,實施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生綜合素質作為錄取參考。但考試的科目增加到了14門,有哪個考生會輕視這些科目呢?藝術(或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通用技術、信息技術以前是不考的,現在錄取時要參考,會有考生放棄或者覺得無所謂嗎?一旦和高考掛鉤,必然會引起考生的重視,不管采取什么方式考試,考生都會投入精力。也就是說,是在給考生做加法,而不是減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