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季。由于高考承載著特殊意義,點滴變化都會引起關注。近日,十多個省份高考加分提及思想品德和見義勇為就成了眾人質疑的靶子。這提醒有關方面,高考加分影響廣泛而深遠,需要慎之又慎。(2014年福建省高考加分照顧政策調整主要內(nèi)容)
高考加分政策的調整具有導向性,為思想品德和見義勇為加分具有一定合理性。尤其是在學校應試教育過分強調智育而輕視德育的情況下,對見義勇為等考生加分錄取,不僅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觀念,而且有助于在全社會弘揚正氣。
但是,當考生品德與考試分數(shù)掛鉤時,就難免讓人質疑一些善行義舉的功利色彩。況且,品德的高下并沒有統(tǒng)一的丈量標準和科學合理的界定,在高考加分時,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將面臨極大挑戰(zhàn)。以往觸目驚心的高考“加分亂象”“加分腐敗”表明,權力“尋租”無處不在,人們的擔憂不無道理。
與思想品德相比,為見義勇為加分也值得商榷。雖然加分的初衷是對見義勇為的認可,但人們擔心它會把學生導向“見分勇為”。況且參加高考的考生不少是未成年人,簡單化地鼓勵見義勇為并非良策。
高考被視為目前最公平的一項競爭制度,任何涉及公平性的政策調整都應當慎之又慎。(陳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