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其森與李迅校長在捐贈儀式上
黃其森在捐贈儀式上致辭
感恩社會 回報家鄉
八閩文化盛舉 傳承書院開放精神
有業內人士認為,泰禾集團此次的善舉,不僅僅是為福州一中乃至福建教育事業帶來了一座現代化的分校,更是復興福建傳統書院文化的一次盛舉,讓福州“濱海鄒魯”的美名再一次被人們記住。
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福州,曾遍布大小書院,是東南沿海文化昌盛之地,曾在福州辦學的福建先賢、一代大儒朱熹,曾為福州城西門大書“海濱鄒魯”四個大字,掛在城樓上。據介紹,福建書院曾多達60所,其中,福州因是八閩首府、文化精英薈萃之地,所以儒學最為發達,書院多達20多所。朱熹稱:“福州之學,在東南為最盛。”因此,“福建出秀才”被列為當時“天下第一”的社會奇觀。宋代福州人由進士及第而入仕途者比比皆是。
而在眾多的福州書院中,最被人津津樂道的當屬清代最為著名的鰲峰、鳳池、正誼和致用四大書院。而這其中的鳳池和正誼書院,正是福州一中的前身。
鳳池書院距今有200年歷史,鳳池書院原名“圣功書院”,書院有講堂十二間,學舍三十余間,曾涌現出如趙在田、魏敬中、維新志士曾宗彥等一大批名師。
而正誼書院,前身名為“正誼書局”,是閩浙總督左宗棠在清同治五年所創立。后來地方紳士楊慶琛、沈葆楨聯函鎮閩將軍英桂,請求改書局為書院,這才正式有了正誼書院。書院也培育出不少人才,如葉大焯、陳寶琛、林紓、陳衍、吳增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