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鞋行業普遍面臨發展困境之際,星期六董事長張澤民的日子也不太好過,他一手創立起的星期六鞋業,已連續多年遭遇業績下滑的尷尬。公開資料顯示,公司的凈利潤從2010年即開始呈現明顯下降趨勢,到2015年,公司凈利潤僅為2253萬元,較未下降前2009年的1.14億元凈利潤已相去甚遠。
面對危機,張澤民開始謀求多元化發展。今年3月,公司名稱正式由“佛山星期六鞋業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星期六股份有限公司”,張澤民正在弱化鞋業主業的公司形象。
與一些女鞋公司主要向擴張實業的轉型方向不同的是,張澤民似乎傾向于目前較為火熱的“時尚IP”、“網紅經濟”、“VR產業”等新興概念,截至目前,張澤民已在上述產業投入數億元,不過何時才能體現在業績上,并沒有具體的時間表。
近日,記者就公司發展轉型等相關問題聯系了星期六董秘辦公室,希望能協調董事長張澤民,并向對方發去了書面采訪提綱,相關人員稱,張董事長為人一直比較低調,最終記者既未從張本人也未從公司方面得到相關回復。
創業初期遭百麗“背叛”
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正如火如荼,一股“下海潮”席卷全國,張澤民便選擇這時候南下。1985年,畢業于沈陽市師范學院的張澤民被分配到沈陽市啟工二校任教,一直被公認為是一名好教師的他,在執教3年后,毅然放棄了在當年看起來是“香餑餑”的職業,決定與妻子梁懷宇南下廣東。
4年后,白手起家的張澤民積蓄了第一桶金。1991年,他在廣州歐陸鞋城買下了一家檔口,正式開始了批發業務。
1992年,張澤民成為深圳百麗鞋業的獨家總代理,雙方各出資50%成立了百麗在中國的第一個代理銷售公司,張澤民在其中主要負責渠道建立及產品銷售。
正是在這個時段,張澤民的營銷能力得以發揮,而后與百麗合作的破裂也使得他堅定了創立自有品牌的決心。
為了百麗的銷售,張澤民在城市的路邊開起了連鎖店,并取名“星期六”,店里銷售的全是百麗的鞋,一年時間里,張澤民所開的門店數量已達近百家。
但好景不長,因為百麗發現,生產環節的利潤很低,而銷售環節的利潤卻十分可觀。于是,為了通吃上下游利潤,百麗便開始與張澤民爭奪銷售公司的絕對控制權。
雙方進行了談判,最后以張澤民的失敗告終,百麗撤走了所有產品并分走了一部分資金和門店,剩下的歸張澤民所有。“分家”后的張澤民陷入了困境,沒有了貨品支撐,店面自然也派不上用場,只能閑置。他也曾想過將其他鞋品牌納入渠道銷售,但一時間并不能找到合適的品牌。
百麗的打擊使得張澤民一度十分沮喪,但也促使他意識到了打造自有品牌的重要性,“品牌+渠道”便成為張澤民新一輪創業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