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天氣晴好。在平潭蘇澳錨地,“建達盛”貨船正滿載4505.8噸鋼鐵緩緩駛出,直奔廣州交貨。
春節以來,平潭多家船運企業斬獲新訂單,300余艘返港貨船陸續復航,開足馬力奮戰兔年“開門紅”。
以福建中洋海洋有限公司為例,自節后復工以來,已完成3筆海運訂單,目前還接下5筆來自省內外企業的訂單。
福建中洋海洋有限公司2019年在平潭注冊成立,主要從事南北線貨運,旗下擁有8艘貨船,總運力超6萬載重噸。“我們主要運輸砂石、鋼材等大宗貨品,南至廣州、北到大連。”公司相關負責人姚文鑫介紹,“眼下,公司正一邊滿負荷運轉,一邊接洽新訂單,訂單已排到下季度。”
新年新氣象,企業開工忙。一段時間以來,當地政府通過電話調查、實地走訪等方式,摸排涉海企業用工需求,落細落實船舶證書申請“多證合一”相關工作,助力企業加速復工復產。
“我們運用AIS、CCTV、無人機等智能設備,實時查看船舶復工復產情況,提高各環節銜接效率,確保船舶航行安全有序,最大程度做到零待泊、零等候。”平潭海事局綜合業務處副處長吳疆說。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不少船運企業看好今年市場前景,紛紛摩拳擦掌準備大干一番。
連日來,平潭鑫順船務有限公司旗下的23艘貨船接連開航復工,駛往全國各大港口承接訂單。“‘乙類乙管’實施后,國內市場對物資、原料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這意味著海上運輸業務迎來增長空間。”公司總經理高誠茂說。
航運企業一片繁忙,其上下游行業也加速回暖。
船舶保養、噴漆涂裝……近日,在平潭雄鷹造船廠,高空平臺車不停運轉,返崗工人正仔細對船舶進行維修、保養。
雄鷹造船廠業務部經理何云欽告訴記者,目前正值訂單交貨高峰期,公司上下加班加點,加緊完成年前訂單的收尾工作,包括船舶維修、改造等,力爭盡快交付,投入新一輪生產。
平潭素有“海運之鄉”美譽,鼎盛時期,平潭人運營的船舶遍及全國各大港口。但長期以來,這些船舶大部分都登記在外地,造成大量稅收流失。
實驗區成立后,出臺了《加快推進航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從新增船舶運力獎勵、企業規模獎勵、經營貢獻獎勵、辦公用房租用獎勵等方面,對入籍平潭的船舶和航運企業進行獎勵。此后,又多次對相關政策進行修改完善,鼓勵在外船企回歸。
得益于政策“組合拳”,平潭航運業規模日益壯大。數據顯示,目前平潭共有151家航運企業,注冊船舶597艘,運力達621萬載重噸,位居全省首位。
當下,平潭已將目光投向國際市場。去年9月,平潭國際海運船東協會注冊成立,這是國內首個國際海運行業協會,旨在積極引進中資方便旗船東、航運組織等,促進船員培訓、船舶物資補給等產業鏈資源匯聚,逐步打造具有平潭特色的國際航運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