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混搭”的3.0時代
然而,頂級的資源畢竟是稀缺的。近兩年,在創意荒、歌手荒等多重打擊下,曾經的爆款難免陷入瓶頸。
就在不少人認為音樂類節目已經江郎才盡時,2016年,《蒙面唱將猜猜猜》、《歌手是誰》、《偶滴歌神啊》、《看見你的聲音》等近30款音樂節目扎堆各個屏幕。相對于“歌手”、“好聲音”,它們的形式更為繁多,玩法也更為多樣:《蒙面唱將猜猜猜》、《歌手是誰》、《偶滴歌神啊》、《看見你的聲音》等加入了推理因素,通過設置假唱、模仿、猜身份等環節,在歌手身份上大玩懸疑,而明星猜評團也大放煙霧彈,制造出種種懸念來吸引觀眾注意力;汪涵主持的純網綜《十三億分貝》,主打“方言+音樂”的混搭形式,一首魔性翻唱的《Rolling In The Deep》在去年夏天刷爆社交媒體;北京衛視的《跨界歌王》則以“明星跨界”為賣點,邀請劉濤、王凱、白百何等當紅演員進行歌唱競技。
2005年“超女”開始了“素人+音樂”的音樂夢想時代,2.0時代發展為“明星+音樂”的明星宣發時代。到了3.0時代,“音樂不重要,重要的是玩法”的“玩樂”時代。音樂的比例正在遞減,綜藝的成分逐年升高。
歌手、歌曲和模式等資源的緊缺,拼卡司、拼陣容必然成為節目的收視王牌,于是:多款節目出現“撞嘉賓”的現象,越來越多的歌手加入翻唱、改編老歌的隊伍;造星能力下降,新生代歌手越來越難出頭,老牌歌手轉型為綜藝咖大把撈金;音樂節目不但沒有承載復興音樂產業的重任,反而成為音樂產業的消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