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合唱團
傳遞:除了搖滾還有責任
很多人會費解:獅子合唱團為什么是合唱團而不是樂隊?這源自“獅子”們的音樂態度,因為在獅子合唱團中,沒有主唱、樂手這樣明確的劃分,人人都可以唱歌,人人都可以演奏,這是音樂最自由的狀態,也是他們一直的相處模式。所以在《歌手》舞臺上,蕭敬騰會有鋼琴solo,小強、力Q也會隨著音樂大聲歌唱。
看過節目的觀眾不難發現,獅子合唱團每次表演幾乎都會有團員樂器solo環節,這是獅子合唱團的另一宗旨——原汁原味傳播樂器的魅力。在“獅子”心中,舞臺上每一個細節都是表演的部分,而樂器的呈現不僅豐富整段表演,讓樂器最“原生態”的美得到最大化呈現,也讓觀眾直觀的了解獅子合唱團的搖滾,對此,經紀人Summer表示很理解獅子合唱團的做法,因為“有樂器的存在,就彈奏樂器的人存在,現在的音樂很多都數碼化,但很多真實的音樂依然會存留下來”。蕭敬騰說“搖滾是獅子的夢,也是獅子的責任”,他們在追尋夢想的同時,也在用另一種方式,為身處電子音樂盛行時代,且漸漸變得蕭條的“樂手圈”發聲,同時傳遞出最本真的搖滾態度。
呈現:用音樂創造更多不可能
搖滾是什么?有的人認為是嘶吼,有的人認為是奔放,有的人認為是自由,但獅子合唱團來到《歌手》,并不是來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的,他們每唱一首歌,都是為了給“搖滾”多一種解釋,譬如《it"s mylife》的狂放、《你是我最深愛的姑娘》的柔情、《聽不到》的純真……在搖滾的世界,任何情愫都會找到恰當的呈現方式,所以搖滾到底是什么?并沒有絕對唯一的正答。
而獅子合唱團“用搖滾創造更多不可能”的宗旨,實則與《歌手》是不謀而合的。總導演洪濤為了將音樂最完美的呈現,邀請了世界級的樂隊、置辦了世界級的設備、邀請了華語樂壇頂尖的音樂大咖,還有制作了歌手臺前幕后的紀錄片《我們的歌手》,洪濤說:希望用自己擅長的,為華語樂壇以及音樂人做出一絲絲貢獻。
在《歌手》的舞臺上有永遠都在“學習”的林憶蓮、六十歲仍然“唱不夠”的杜麗莎,堅持為民謠發聲的趙雷,“四十歲新人”側田……他們通過《歌手》這個高影響力、高專業度的平臺,向大眾傳遞出高品質的音樂與堅定的音樂夢想,用音樂創造出更多不可能,與其說他們唱的是音樂,不如說他們唱的是夢想,是正能量。
時代總是在變遷,太多的人隨波逐流,但是仍有很多人抱著最初的夢想在堅持,這是一種信仰,是那些筑夢者的堡壘,堅不可摧,就像獅子合唱團對于搖滾的堅持,就像《歌手》對于音樂品質的堅持。當我們因他們的音樂而動容時,我們應該期待,《歌手》還將帶我們發現多少關于音樂的未知可能,同時我們也應該慶幸,還好有《歌手》這樣一個“夢想聚集地”,才能讓音樂人和我們尋找到更廣闊的音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