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樂的另一副面孔
當保利劇院奏響柴可夫斯基悠長唯美的旋律同時,三里屯太古里北區紅館同時進行著一場全新的探索——追逐、旅行、不肯停步的執著、難以言表的落寞,這是一份來自舒伯特時代的憂傷與孤寂,將在聲樂劇場的演繹下,找到忙碌都市的共鳴,將音樂、舞臺與蒙太奇影像結合,呈現在素以時尚、新潮為標簽的三里屯。這是第十九屆北京國際音樂節全新委約、根據舒伯特著名聲樂套曲《冬之旅》創作的多媒體視覺劇場作品《逐》。
它不是聲樂套曲,也非話劇歌劇音樂劇。它是北京國際音樂節所做的一種全新嘗試與探索——把《冬之旅》的意境帶到21世紀的當下,帶到三里屯。希望對藝術歌曲并不熟悉的觀眾,或者從別的地方跨界來的觀眾,能以這樣一種方式親近一回古典樂。
古典音樂有另一種呈現,可以說是北京國際音樂節一直以來努力嘗試的。而今年超半數的演出安排在三里屯橙色大廳與紅館,從單簧管到爵士長號,從琵琶行到霸王別姬,從浸沒式環境歌劇《唐·璜》到3D迷你歌劇《湮滅》,古典的、流行的、傳統的、民族的、循規蹈矩的、顛覆常規的,北京國際音樂節不停實驗時尚地標和音樂的融合,“其實也是在嘗試古典音樂與現代生活的融合。而這些實驗都證明二者并不遙遠。這也是北京國際音樂節之所以能成為‘節’的意義所在,在中山音樂堂、保利劇院、北京音樂廳之外,音樂可以有更多想象空間,可以包圍、融入、滲透進現代人的生活。”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余隆說。“今年是第十九屆,‘1’時代馬上就結束了,明年的音樂節將進入‘2’時代,需要很多新人,新創意,新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