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聆聽,就能感覺到他的獨特風格。他的劍法常走偏鋒,絕非傳統的招數。通常來講,鋼琴solo會在間奏展現,但《無花果》的鋼琴solo放在了尾奏,對整首歌的情緒有著意想不到的烘托——前面的情緒是收斂、節制,越到曲末越感覺瘋狂,一曲終了,讓人聯想,還有回味;另外,這首歌里沒有使用向來是流行歌曲標配的吉他,唯一飄出來的一點吉他音色還是合成器模擬出來的;而在前奏部分還出現了不和諧的大噪音,營造出迷離的氛圍,一開頭就出現這種采樣音色,在流行音樂中非常大膽。可以說,陳偉倫恰到好處地呈現出了一種孤獨而倔強的氣質,與李格弟的文字、李宇春的聲音渾然一體,使得整首歌始終籠罩在詩的意境之中。沒有過人功力以及抽絲剝繭般的細致權衡,做不到把握得如此精準。
編曲走的是簡約路線,這在之前的《存在感》里便有體現。第一段主歌的伴奏非常簡潔,突出人聲,留足空白給聽者構建想象空間。我能感覺出主人公驕傲的倔強——明明孤獨著,但又不承認自己孤獨。每個樂段都有著十足的畫面感。這有悖于當今堆砌音樂元素的潮流。不是嗎?現在的主流歌手做流行歌,恨不得把什么好的元素都加進來,普遍讓人感覺過于豐滿。實際上,簡約的編曲理念更呼應這首歌的孤獨感,表面上主人公是在對人訴說,實際上沒有旁人,就是在自言自語。
總的來說,這是一首爵士樂和電子樂的混搭,而這種實驗性的音樂對混音要求很高。爵士比較輕盈,真鼓打得相對較輕,追求細膩,而電子音色就比較重,追求力量。混到均衡是個難題。國內最好的混音師之一張博拔刀助陣,混了五六個版本終于做到滿意。
至于李宇春的唱,在擁躉者看來,她的女中音彰顯了“中性美”,處在男性和女性的臨界點,可塑性強,音色干凈,個性而不浮夸;倒春派則認為,她的音域不寬、唱功不行,與她魅力四射的舞臺表現力無法匹敵。當然,無論是挺她還是黑她,都得承認一個事實,就是她的嗓子有著極高的辨識度。而這一次,李宇春的聲音演繹也是可圈可點。聆聽《無花果》,你會發現,李宇春的聲音清澈中藏掖著幾許沙啞——沒錯,是沙啞,而細膩的尾音處理,則為這首歌增添了一些空靈的色彩。迷離的聲線和迷幻的調子絲絲入扣,嚴絲合縫,從而營造出一種詭異卻溫暖的氣氛。原來李宇春也可以這么溫柔,也可以文藝到底!可是,“文藝”兩個字太輕,我更愿意相信,她是在挖掘自己聲音上的無數可能,在夯實著自己聲音的實力。不可否認,剛出道時的她走的是偶像派路線,可誰一開始就是實力派?你可以固執地認定她是偶像派,可放眼國內娛樂圈,鮮肉小花呈井噴之勢,太多的曇花一現,李宇春能夠偶像派十多年,客觀點說,至少也是有著相當實力的偶像派吧?
談到什么是野蠻生長時,她說“最初覺得應該是旺盛地打破原有東西的力量,后來覺得應該是一種安靜的姿態,它沒有一個需要符合的標準,就是做自己”。她不混圈子,不是什么交際達人。如果有什么場合非去不可,那就不說話。這是她的執拗之處,也是她的過人之處。同樣不將就的,還有她對音樂的追求。或許,正是這樣的性情,讓她得以省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從而有機會遵從內心的喜好,殺出一條別具風格的路線來。無論國內的音樂環境如何變幻,浮躁和復雜一直離她很遠。這也就能理解,為何以最熱鬧的方式走紅的李宇春,始終沒有踏入神曲制造者的行列。她一直踏踏實實地做自己想做的音樂、遞交著一份又一份音樂答卷。好壞雖各有鑒定,可她對音樂的誠懇卻顯而易見。一路成長,不斷蛻變,經過10年的錘煉過后,李宇春的音樂品味、對音樂的詮釋以及曾備受詬病的所謂唱功都已今非昔比。《野》的絢爛、《蠻》的孤傲、《生》的灑脫,都可作證。而你眼前無法忽視的《無花果》,更是對執著的有力鑒定。詞曲人聲的完美結合,注定了這是一首能夠留下記憶的歌。它讓未曾留意過李宇春音樂的你驚喜交加,讓一直追隨其音樂步伐的你欣慰無比。
討好粉絲迎合市場的作品,始終少一個用心的靈魂。因為不去討好,只是做好自己并尋求突破,所以她的作品呈現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她單純地做音樂,我們單純地去聆聽,不就夠了?但愿這次,更多的人不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