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里福尼亞夢》是專輯中相當重要的一首作品。方磊的唱腔純摯動聽,曲子旋律簡潔不失韌度,清透而不粘膩。摒除文藝民謠的慣性做作感,只留下言說自我的樸素與真實。《通里福尼亞夢》的歌詞異常現實地講述了他的所思所感——對于城市、事業、家庭、未來的“大”概念,都濃縮在一個個實際的“小”意象中,潑出融化心靈的語匯之池。提琴淡淡地輔佐在編曲后層,營造沉重而細膩的氛圍,二胡在中段突然出現,又增添了幾許哀怨衷腸。過渡段的貝斯Solo攝人心魄,緊跟著最后一段副歌,將人推向崩潰的淚點:“通里福尼亞一聲感嘆/腦海里天安門在召喚/我只是某人不停兜兜轉轉/不知下次搬家往哪搬/通里福尼亞人生過半/時間永遠不嫌過得慢/美夢總是在清晨被揭穿/才發現這不是依蘭”關于時代、社會、人文、環境的解剖,昭示著現代人群的孤獨與迷惘,消逝的、失去的、向往的、追求的,都一并鑲嵌在精悍的詞句中,展示出極度痛苦又無奈感慨的情緒力量。結尾隨著各風格配器的并行輸出,傳統民樂與現代電子配器的混合交織,不但強調音樂層面的力道,也象征了城市生命的復雜與多樣性。猶如必須鏟除的障礙、必須懷抱的希望都橫桓于前,推就了“通里福尼亞你會習慣/忙忙碌碌最后也會平淡/東邊的太陽比市里先燦爛/快跟通州說早安”的豁達與淡然。《某》整張專輯的主題再次升華于此,過往與未來的深省之思,縈繞在心久久不散。
不過,方磊的歌詞雖充實如是,但過于“接地氣”也并非萬靈之藥。就《某》這張專輯中的很多作品而言(如《小屁孩》、《小明》等),如果歌詞能在傳達大量時代性信息的同時稍加收斂,可能更會增加一定程度的精致性與感染力。因為太隨性、太直白的措辭偶爾會使人產生“出戲”的感覺,而且更重要的是——過于具體、詳細的名稱以及方言、流行語的表達,并不能讓所有地域的聽眾都產生“共鳴”,這樣也很容易造成某種極端,并削弱古典樂器與民族樂器好不容易制造的濃烈意境。當然,這也是見仁見智的。不同接受度、理解度的聽眾反饋終究不同,這本就是體現音樂客觀性的鏡子。總而言之,《某》的扎實與專業、深刻與真實已是方磊成功的答卷,關于他生活至此的人生錘煉,已經是一次有意義、有價值的音樂總結。他的民謠力量沒有強加、沒有含混,沒有無病呻吟之靡,沒有燈紅酒綠之濫,自己的生活用屬于自己的弦清晰劃出,這是深刻,也是本真。(文/沉默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