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水墨畫家鐘正川作品在華僑博物院展出。
“時隔多年,再次來到廈門舉辦個展,我感到很熟悉,也很開心。”昨天,“翰墨生輝丹青溢彩———馬來西亞華裔書畫家鐘正川先生個人作品展”在華僑博物院開幕,共展出馬來西亞著名的水墨畫家、書法家鐘正川先生的水墨畫作品、書法作品50余幅。
鐘正川出生于馬來西亞馬六甲,祖籍廣東梅縣,幼承庭訓,與翰墨丹青結緣,數十年如一日潛心藝事。他在馬來西亞可謂是家喻戶曉,曾任馬來西亞書藝協會會長、馬來西亞水墨畫協會會長等,人稱“馬來西亞的齊白石”。
鐘正川的水墨作品大多取材于鄉村田野,樸實無華卻魅力十足。他的畫用筆十分大膽,畫風獨具一格,既有傳統中國水墨的技巧,又有馬來西亞多元文化交融的痕跡,非常有魅力。
在上世紀90年代初,鐘正川就作為海外藝術家中的優秀代表,被中國畫研究院邀請到中國進行文化交流,并在北京成功舉辦了個人畫展。從此以后,其父親口中的祖籍國與他重新建立起了千絲萬縷的聯系。
十幾年前,鐘正川曾來廈門舉辦過展覽,此間,他也多次來廈門交流、創作等,去過廈門的許多地方。“我喜歡廈門,這里文化多元,建筑也頗有南洋特色,尤其是去年剛剛申遺成功的鼓浪嶼,更是廈門的一張文化名片,能帶給我許多創作靈感。”鐘正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未來,他考慮將廈門的元素融入作品中。
鐘正川也十分熱愛中華文化。他說,廈門作為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之城,區位優勢明顯。未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落實,希望中馬兩國的藝術家借助廈門,展開更多交流,共推中華文化在東南亞的發展。
據華僑博物院相關人士介紹,此次展覽秉承了陳嘉庚先生的建院宗旨,保持和發揚了“僑”的特色。“未來,我們將進一步做好華僑華人文物征集、調查研究和展覽宣傳,舉辦更多更好的華僑華人藝術家及其他與‘僑’有關的展覽,把華僑博物院辦成更有影響更有特色的博物館,讓華僑博物院真正成為、也應該成為海外華僑華人心中的家園。”
此次展覽由中共廈門市委統戰部指導,華僑博物院、馬來西亞馬六甲歷史城區(雞場街)工委會聯合主辦,耕香別院(廈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馬來西亞南洋畫院共同承辦,陳嘉庚紀念館協辦。展覽將持續至2019年1月18日。(記者葉子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