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美麗廈門,首先要有美麗的鼓浪嶼。”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王蒙徽的這句話體現了鼓浪嶼作為“廈門之心”的重要地位,而鼓浪嶼整治提升也是“必須做、必須抓緊做、必須做好”的一件事。
一年多以來,廈門市委市政府按照“文化社區+文化景區”的定位,根據“長短兼顧、標本兼治、先易后難、交叉開展” 的原則和“整治、整合、提升”的工作思路,整合調動各方面資源,在優化環境、整合資源、理順工作機制等方面,有序推進綜合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效。
如今的鼓浪嶼變得越來越干凈、整潔。
廈鼓旅游航線調整,實現居民與游客分流。
[整治]
另類“鼓浪嶼之波”消失
還記得網上流傳的另類版本“鼓浪嶼之波”,不是藍天下的碧波,而是人潮之波、占道之波,那時候的商業街擁擠得摩肩接踵,卻還要被違法商家占道,還要頻繁地被電瓶車堵塞,被莫名冒出來的違章建筑“橫亙”,被隨意堆起的垃圾堆“熏陶”,然而,這樣“鼓浪嶼之波”卻在這一年多時間里消失了。
電瓶車整治、違建隔日拆、小木船整治、門前三包……一年多來,經過多部門聯合執法,鼓浪嶼還“凈”與“靜”于民、還空間于民、還安全于民、還品質于民。相關部門一年內共勸導、糾正占道經營、跨店經營37934余家(次),暫扣各類物品36245件次,查獲假煙3604.5條,拆除違建面積5705.8平方米,抓獲無證導游近400名,清除商業廣告、店招面積4000余平方米。發布《關于加強鼓浪嶼黃家渡渡口安全管理的通告》,并配套開展廈鼓海域渡口渡船安全管理整治,重構海上交通秩序,保障了游客安全。
在綜合整治的過程中,政府帶頭,例如,鼓浪嶼街道就拆除了街心公園一棟三層樓高的房屋,還空間于民,起到引導示范的作用。
[整合]
領導體制實現“一元化”
“野導”到底該誰管?門前三包誰監督?鼓浪嶼的“二元”體制多年來一直為輿論所詬病,這一年多的整治提升沒有繞過這個根本性的機制問題。
去年5月,鼓浪嶼綜合執法大隊、鼓浪嶼旅游質監所、鼓浪嶼市政環衛處成建制移交思明區。
今年,鼓浪嶼迎來新“島主”———思明區委副書記鄭一琳提任鼓浪嶼管委會主任、黨工委副書記。這是繼思明區委書記游文昌兼任鼓浪嶼管委會主任、黨工委書記,以及思明區政法委書記陳高潤兼任鼓浪嶼管委會副主任之后,領導力量一體化的又一次體現。至此,基本實現了鼓浪嶼領導體制由“二元化”向“一元化”轉變,凝聚了管委會與思明區、駐島單位、島上群眾的合力。
此外,廈鼓輪渡航線調整,有效整合了廈門的碼頭岸線資源,將解決鷺江道交通不堪重負的老大難問題與海上公共交通動線的重構結合起來,進而與鼓浪嶼整治提升行動并聯。
[提升]
游客和居民雙雙受惠
讓游客和居民都高興,這可能嗎?至少這一年多來,鼓浪嶼在這兩邊還真是做到了“左右逢源”。
目前游客能夠在原荷蘭領事館免費參觀鼓浪嶼大航海時代特展、馬約翰博物館,不久的未來還能一睹故宮博物院的實體文物。李斯特音樂學院項目即將落戶,鼓浪嶼管委會遷離原英國領事館。這些項目將不斷提升島上的文化氣息。
此外,居民心中的“宜居之島”也在回歸,鼓浪嶼醫院規格提升、鼓浪嶼行政服務中心建立、社區園圃行動開展、智慧鼓浪嶼建設,一項項惠民利民的舉措相繼推出,島上民生保障持續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