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今年,廈門市將圍繞“分級診療”進一步深化醫改,多措并舉,努力構建綜合政策配套支持環境,讓“醫院舍得放”、“社區接得起”、“老百姓樂意去”,降低大醫院門診量,增加基層醫療機構門診量,讓群眾就近在基層醫療機構享受到更方便快捷的醫療服務,減輕醫療負擔,提升慢病防控效果。
【數說2015】
2015年,我市計劃初步建成2個慢病防治網絡,即“糖友網”和“高友網”,通過分級診療、三師共管,將病情穩定的慢病患者分流到社區,為廣大糖尿病和高血壓患者提供更系統更全面的管理和診療服務。
楊叔禹
身為全市衛生計生系統掌門人,推行分級診療無疑是楊叔禹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自2012年起,我市以糖尿病、高血壓為切入點,探索慢病分級診療模式,得到國務院醫改辦和國家衛生計生委高度評價。現在,國家已將“分級診療”提到關乎醫改成敗的高度,并把廈門納入分級診療試點城市。“今年的任務概括起來就是16個字:分級診療,慢病先行,急慢分治,三師共管。”楊叔禹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分級診療工作,各部門正在全力推動,各大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也都全力以赴。今年我市將初步建成“糖友網”、“高友網”,時機成熟時,其他慢性病也要陸續納入分級診療,最終目的是緩解群眾“看病難”。
關鍵詞:分級診療
引導患者小病到社區
看病難,究竟難在哪里?楊叔禹說,難在到大醫院看病,難在找名醫看病。“到基層醫療機構看病并不難。”楊叔禹說,如果全廈門的人都跑到第一醫院、中山醫院看病,不管頭痛腦熱,還是急危重癥,都想找名醫治病,那肯定會“看病難”。
“大醫院始終處于‘戰時狀態’,醫生成天像打仗似的,病人還怨聲載道,就是因為沒有實行分級診療、分層就診。”楊叔禹說,今年的工作重點就是推行分級診療,引導部分患者到基層醫療機構就診,不用等待,花費也較少;大醫院的醫生集中精力解決急危重癥和疑難病,致力于提升本地區的醫學水平。這樣,群眾“看病難”問題才能得到緩解,醫療費用也可以大大降低。
關鍵詞:慢病先行
為患者提供系統管理
分級診療是一項復雜浩大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楊叔禹說,去年全市公立醫院門診量2700多萬人次,如果全到社區,社區受不了。而且,醫學十分復雜,同樣是頭痛腦熱,可能是常見的小感冒,也可能是嚴重的腦出血,不能一股腦兒全推到社區。“所以,我們想從病情相對穩定的慢病先做起,尤其是患者群體最龐大的高血壓和糖尿病。”
事實上,慢病占到我市公立醫院門診總量的80%以上。像人們熟悉的糖尿病、高血壓、慢阻肺、腫瘤等,都屬于慢病范疇。慢病有幾個共同特點:一是患者人群龐大;二是一般需要終身治療;三是診斷明確后,有標準的治療方案,方便下面的醫生執行;四是除了藥物等治療,還需要對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進行長期管理。這些特點決定了慢病最適合做分級診療。今年我市計劃初步建成“糖友網”和“高友網”,通過分級診療,為患者提供系統管理。
關鍵詞:三師共管
突破不同層級醫療機構之間的壁壘
“糖友網”、“高友網”的核心是“三師共管”,就是每名簽約入網的慢病患者,都由一名三級醫院的專科醫師、一名基層醫療機構的全科醫師和一名經過培訓認證的健康管理師提供診療照護與健康管理。
專科醫師主要負責診斷、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并定期下社區巡診、帶教。全科醫師負責執行專科醫師的診療方案,掌握病情變化,將病情控制不良的患者及時反饋給專科醫師。健康管理師負責隨訪與健康教育,指導患者日常自我管理,負責安排下次隨診時間及雙向轉診等事宜。
楊叔禹說,這一模式突破不同層級醫療機構之間的壁壘,以病人為中心,將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科與全科、慢病的防治及康復有機結合起來。今年“糖友網”、“高友網”將在全市鋪開,時機成熟時,我市將陸續把其他慢病納入“三師共管”。
鏈接A10版
三甲專家下社區 看病答疑帶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