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到28日,高雄市長韓國瑜率團到香港、澳門、深圳、廈門等地參訪。明日上午,韓國瑜一行將從深圳搭動車抵達廈門,展開為期3天的訪問行程。一行人將參觀廈門港區建設,并舉行農漁產品銷售合約簽訂儀式;還將參訪臺資企業并在廈門臺商協會舉辦座談會等。
廈門市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認為,廈門站是韓國瑜此次行程的重頭戲,在廈臺商都非常期待廈門與高雄的城市交流能碰撞出火花。作為高雄市“兩岸小組”委員,吳家瑩表示,廈門臺協將借此機會積極推進高雄與廈門建成聯盟城市,促成高雄與廈門的城市對話機制常態化,讓兩座城市經濟產業上優勢互補、民眾心理層面上交流契合。他說:“兩岸城市交流是兩岸民眾所期盼的,這將會為臺胞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同時,也推進交流城市的產業升級,更彰顯了兩岸一家親。”
來自高雄的廈門臺協常務副會長謝蒼發認為,廈門和高雄可以一起賺世界的錢。學者則指出,廈門與高雄曾有未完成的“雙城姻緣”,應該重新牽起紅繩,舉辦“雙城論壇”。
產業兩地聯結
發展自由貿易經濟
對于高雄臺商謝蒼發來說,廈門是他的第二故鄉,因此他十分期待此次廈門與高雄兩座城市的交流。他在高雄居住在前鎮區,來廈門30年,看到了兩座城市不一樣的發展與變化。
謝蒼發說:“30年前的高雄是非常繁華的,有完善的國際空港、火車站等,也是工業老城市,整個城市都煥發著活力。當時要比廈門進步得多。”如今,高雄的發展卻因為臺灣的政治環境停滯不前,“被人為地耽誤了”,謝蒼發感到很惋惜。相對的,在廈門見證到一個“漁村”發展成現在的現代化城市,謝蒼發說:“因為改革開放,廈門經濟特區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這里新興產業多,因此發展機會也多,對于高雄來說,是值得借鑒的。”他認為,廈門與高雄可以進行產業優勢互補,高雄的高科技產業及文創產業發展成熟,廈門也在不斷推進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并鼓勵兩岸文創合作。
謝蒼發表示,廈門與高雄都是港口城市,高雄提出要打造經濟自由貿易港,應該與廈門自貿試驗片區的發展緊密結合,可進行雙向合作與交流。“效仿粵港澳大灣區,高雄港、廈門港就是天然的海峽經濟灣區。”
港口廈門是臺灣水果
登陸最大站
“廈門有中歐班列的優勢,高雄港如果也搭上這條線,發往歐洲的貨物成本可以減少五分之三。”謝蒼發說,“現在高雄的口號喊得很響亮,‘貨要出來,人要進去’,想要取得經濟的發展,與大陸的緊密合作是分不開的。特別是現在大陸‘一帶一路’戰略的巨大商機,港口貿易運輸、郵輪母港經濟等等,都可以與高雄連接,緊抓機會共同發展。”
今年年初,已有高雄農產品從福建行銷到大陸,拓寬市場渠道。據透露,此次韓國瑜一行在廈門尋求農產品的銷售合作。
自2005年開放臺灣水果“登陸”后,廈門口岸便長期是臺灣農產品登陸的最大站,13年過去,臺灣水果進口量從最早的一年207噸,至2018年已經增長至一年4.7萬噸,占全大陸進口臺灣水果總量的90%。廈門的農產品進口商表示,廈門進口的臺灣水果大多是從高雄出發的,“夕發朝至”,只要8到10小時的航程。“高雄應加強與廈門海關的緊密友好合作,增加臺灣水果等農產品輸送大陸的便利程度。”“貨出去了,人如何進來?高雄可到大陸城市行銷旅游資源,吸引大陸民眾去觀光,推動高雄旅游產業的升級發展。”
旅游兩岸游艇業
可互補合作
廈門與高雄同樣是擁有港口的城市,不少游艇業者認為,這里面大有合作的項目前景。廈門游艇行業協會秘書長留典芳向晨報記者表示,兩岸游艇產業發展方面突顯廈門市與高雄市的優勢互補,可以深入合作。
據悉,現在廈門游艇協會的會員有百來家,涉及多種行業,包括游艇制造業、游艇俱樂部、游艇消費單位等等。留典芳表示,這些年廈門的游艇產業不斷發展,觀光模式也逐漸成熟起來,成為廈門旅游一大亮點。
談起與高雄游艇業的交流,留典芳說,廈門游艇行業協會已組團參加了前三屆“高雄國際游艇展”,在去年還號召青島、威海、三亞等組團觀展。“我們還與臺灣游艇工業同業公會(高雄)、臺灣游艇碼頭管理協會,基隆帆船協會,澎湖、金門游艇協會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高雄展會期間,我們還舉辦了多場研討會,座談會等簽約活動。”
在他看來,高雄是臺灣地區的游艇制造業核心基地,已位列國際游艇產業第4位。“高雄有制造業的優勢,大陸有游艇消費的優勢,這兩方面可以互相結合,相互推進。”留典芳說道。
廈門與高雄游艇產業如何開展合作模式?留典芳建議,2020年3月高雄將舉辦“第四屆國際游艇展”,可設大陸專區委托廈門市招展,兩地可聯手舉辦行業論壇;兩岸游艇業界可以在高雄、廈門互設辦事處、聯絡處等,發揮行業橋頭堡作用;積極開展兩岸的帆船、游艇、海釣交流活動及比賽,拓展“海峽杯”帆船賽的航點、航線;拓展廈門高雄郵輪母港功能,創造特色航線航權。開通廈門、高雄、澎湖航線。增進游艇、郵輪與旅游的互補互通。海峽兩岸的海釣產業發展未來可期,有互補空間。盼帶來經濟與旅游雙效益,值得交流探索。(海西晨報記者潘薇、陳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