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的五年,是廈門砥礪奮進的五年。5年來,我市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視察福建、廈門時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奮力推進“五大發展”,使廈門建設發展躍上新的臺階。
為迎接黨的十九大的召開,本報從即日起開設“砥礪奮進的五年”專欄。本報記者將走進基層,發回反映基層發展變化的現場報道,深入發掘我市在脫貧攻堅、重大工程建設、產業轉型升級、改善民生、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的成效,充分展示近五年來我市各級各部門在推動和建設“五大發展”示范市過程中的生動實踐和可喜成果。
廈門通過大力實施跨島發展戰略,加快產業發展和新城建設“雙輪驅動”。圖為位于集美新城核心區的軟件園三期。 (信息集團供圖)
【數據】
●2016年,島外四個區人口增長速度均超過1.9%,顯著高于島內兩個區。
●今年第一季度,島外四個區工業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為71.9%,占比比去年同期擴大了3個百分點。
●今年第一季度,島外四個區合計完成投資339.67億元,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70.4%,高出去年同期1.1個百分點,拉動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3個百分點。
“廈門已成為我們公司的南方總部,接下來,我們將陸續把分散在全國各地的機構都歸集到廈門軟件園三期。”說這話的,是中控智慧廈門總部(以下簡稱“廈門中控”)總裁辦主任王輝能。中控智慧是全球著名的生物識別產品制造商,隨著公司重心向廈門傾斜,未來將可能給這個城市帶來數億元的產值。
去年6月,廈門中控把辦公點從島內搬到位于集美新城核心區的軟件園三期,未來,其辦公面積將超過兩萬平方米。每日往來園區,王輝能時常對朋友感慨這里的日新月異:從一片荒蕪到高樓林立,從人跡罕至到車水馬龍,五年多時間里,軟件園三期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五年來,以廈門中控為代表的一家家企業涌入軟件園三期,不僅形成集聚效應,更為集美新城建設提供強大的產業支撐。今年,軟件園三期的營收有望達到120億元,同比增長50%以上。推進城市化的同時,發揮產業化對城市化的帶動作用,集美新城的發展路徑日益明晰。
島外新城正是廈門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廈門“跨島發展”戰略重要指示精神的一項重要成果。廈門通過大力實施跨島發展戰略,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加快產業發展和新城建設“雙輪驅動”,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市發改委介紹,隨著貫穿島內外的交通樞紐工程進一步推開、優質社會資源持續向島外布局,重大重點項目落戶島外,越來越多人在島外工作創業、置業安家。跨島發展已成為廈門經濟“短跑沖刺”的力量爆發點和“中長跑競賽”的能量蓄積器。
加快島外新城建設,是跨島發展的重中之重。近五年來,海滄新城漸趨成熟,集美新城蓄勢崛起,環東海域新城、馬鑾灣新城建設依次推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不斷完善;軌道1號線至4號線、翔安機場、海滄新港區、“兩環八射”城市快速路系統、產業基地主路網建設快馬加鞭。與此同時,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不僅對從島內轉移出去的第二產業進行了升級換代,還成長起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新材料等一批新興產業。
跨島發展天地寬。展望未來,圍繞“一島一帶多中心”的城市空間發展思路,我市將進一步提升島內外一體化水平,推動城市格局跨島拓展,產業結構跨島優化,公共服務跨島覆蓋,人文內涵跨島提升:一個更美更好的廈門正向我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