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出全市首張“營改增”發票,平穩上線金稅三期系統,辦理全市首家個體工商戶“兩證整合”,深化國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成立思明區稅警聯絡機制辦公室……過去一年來,在績效“指揮棒”的牽引下,思明區國稅局攻克了多項重點、難點,不斷創新升級納稅服務。
【績效指標】
讓改革紅利惠及民生
給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減負
值得一提的是,自推行績效管理以來,思明區國稅局通過全員全過程參與管理、跟蹤反饋、攜手共進、成果共享,激發干事熱情和創新活力,讓國稅干部成為“績效列車”上的“列車員”,有效指導干部具體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時間完成,從領受任務變成了主動作為,推動績效管理更快、更穩、更優。
“通過進項抵扣,截至2016年年底,我們共繳納了增值稅2.3萬元,比‘營改增’前少交了21.7萬元,稅負整整下降了90.42%。”廈門紅館娛樂有限公司財務人員陳英說道。紅館娛樂是一家主營自助式KTV服務的公司,“營改增”前公司每月核定的營業額是60萬元,繳納營業稅3萬元。“營改增”后,由于公司的主要經營成本租金、電費和物業費可以進行進項抵扣,公司稅負因此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
這是思明區國稅局優化服務的一個縮影。自2014年起,思明區國稅局把績效管理作為推動工作的重要抓手,建立了一套科學客觀的績效評價體系,實現了績效管理與稅收中心工作的緊密融合。
“我們針對‘營改增’全面擴圍設置了多個專項指標,包括政策宣傳、稅負分析等,切實通過績效指標的牽引,讓改革紅利惠及民生。”思明區國稅局績效辦副主任袁芳介紹說。
過去一年來,思明區國稅局不斷加強對企業稅收優惠政策落實情況的績效管理,促進解決了政策執行“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確保了稅收優惠的“及時雨”潤澤每家企業。
在思明區,共有50386戶企業納入“營改增”范圍。相較于之前的營業稅,增值稅是在抵扣企業必要的經營成本后,再核算應納稅額,這對于納稅人來說是實實在在的看得見地減負。
為確保“營改增”稅制改革圓滿完成,思明區國稅局第一時間將改革任務細化制定為績效考核指標,通過指標的制定,提出一個一個“小目標”,最終順利完成稅制改革大目標。
“營改增”全面擴圍后,思明區國稅局緊密圍繞績效指標明確的任務,在改革各階段的重點工作中,主動靠前開展點面結合式的政策宣傳。全年累計開展各類納稅人培訓55場次,覆蓋納稅人超87011戶次,突出引導納稅人用好用足增值稅抵扣政策,享受“營改增”減稅降負紅利。
“績效管理的目的不在于考核,而在于推動工作的落實,促進工作的提升。”思明區國稅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高燕槐說。
【績效管理】
關鍵人+重點事+守底線
三位一體 點面結合
自績效管理推行以來,思明區國稅局高度注重績效過程管理,通過將年度考評指標嚴格控制在30%以內,并增加季度、半年、關鍵時點考評指標,以指標的節點化設計實現工作任務的過程管理,真正寓管理于日常、寓考評于平常,避免年終“總算賬”。
針對辦稅高峰時段納稅人扎堆辦稅問題,思明區國稅局專門設置了“推廣網上辦稅”考核指標,要求相關部門做好各類網上辦稅渠道的推廣,引導納稅人多走“網路”,少走馬路,有效提高納稅人辦稅的速度。
“為了做好網上辦稅渠道推廣,我們在此項工作中引入了績效考核,要求各科室管戶每季度的網上申報率必須達到90%,否則每低1個百分點扣0.1分,該指標按季度進行考核。”袁芳說道。通過績效考核的有效介入,思明區國稅局網上辦稅推廣率得到大幅提升,截至去年年底,思明區國稅局網上申報率達93.33%,發票網上申領率達85%,“互聯網+辦稅”水平全面提升。“關鍵人、重點事、守底線”三位一體,點面結合。在績效管理體系的發力下,思明區國稅局各項工作齊頭并進、亮點紛呈,“營改增”、國地稅征管體制改革等多項重點工作表現突出,先后獲得市、區各級領導肯定批示27次,獲得納稅人表揚130件,稅收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本報記者 吳曉菁 通訊員 吳曉敏 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