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做法3】
強化應急救援提升處置能力
建立健全社會應急體系,加強應急管理工作,是應對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工業化程度不斷深化、事故風險隨之增大的社會現狀的有效手段,是抵御事故風險、控制災害蔓延、降低事故危害的關鍵基礎。近年來,我市不斷完善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各環節能力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
我市全面規范生產經營單位應急預案管理,引入專家服務機制,指導生產經營單位開展安全風險辨識和預案編制工作。目前全市581家危險化學品單位和20家非煤礦山全部完成應急預案備案和建檔工作,其他重點行業977家大中型企業也先后完成應急預案修訂和備案。
隊伍建設方面,廈門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形成了以政府為主導、行業為重點、社會參與的體系,擁有32支專業應急救援隊,形成“1+4+6+16+4+1”的綜合性應急救援模式。
物資儲備方面,我市重視吸取全國出現的大型火災爆炸事故教訓,對全市泡沫存儲進行摸底,按照規定要求,在中石化、中石油、中航油等大型倉儲管理中心儲備泡沫。同時采用政府購買服務機制,存儲30%液堿、活性炭、碳酸鈉、碳酸氫鈉、生石灰等重要物資保持在50噸以上。
在我市,開展各級各類應急救援演練已成常態。每年全市組織各類演練7800多場次。市政府安委會每年緊貼實際,選定一個應急主題組織應急救援綜合演練。
【廈門做法4】
推行標準化構建防控體系
“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應該作為現代化企業安全生產的基礎性、長期性、根本性的重要工作來抓。
自2014年起,我市啟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提升工程三年行動,通過典型案例分析、達標企業經驗介紹、現場咨詢、發放宣傳資料、各區各部門在政府門戶網站開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專欄,有針對性地加強宣傳教育力度,營造濃厚的創建氛圍。
近年來,我市先后在危化、礦山、機械等重點行業抓試點先行,召開現場觀摩會,用典型引領推動工作開展。
今年2月,海滄區被選定全國7個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樣板地區之一,我市還將努力打造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升級版,推動全市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向更高水平發展。
截至目前,全市應達標企業7841家,已達標7699家,達標率98.2%。其中危險化學品、非煤礦山、煙花爆竹、城鎮燃氣、林業、水路運輸、水利、糧食儲存、電力、煙草、漁業船舶、農機等行業企業已全部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