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全市經濟工作會議召開,總結2015年全市經濟工作,分析當前形勢,安排部署今年經濟工作。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蒙徽主持會議并講話。市長裴金佳就做好2016年經濟工作作具體部署。鄭道溪、張健、洪碧玲等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領導,在廈省、市級老同志,市中級法院、市檢察院、廈門海事法院領導等出席會議。
著力抓好五方面的工作
王蒙徽指出,2015年,我市經濟運行穩中向好、提質增效,全市生產總值等多數經濟指標增幅逐月回升,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發展后勁不斷增強,改革紅利進一步釋放,統籌協調發展水平持續提高。他說,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盡管經濟發展困難很大,但機遇仍然大于挑戰。我市經濟轉型過坎的最艱難階段已經過去,今年有望加快回升向好。我們要進一步增強信心,保持戰略定力,努力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王蒙徽指出,我市今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貫徹落實中央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和中央、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爭當“五大發展”示范市的目標,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積極適應、主動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完善和實施美麗廈門戰略規劃為抓手,以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改革開放創新為動力,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加快產業轉型、城市轉型和社會轉型,全面做好穩增長、調結構、強動力、惠民生、防風險工作,確保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為建成美麗中國典范城市打牢基礎,為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作出新的貢獻。
王蒙徽強調,實現今年經濟工作目標任務,要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要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增強創新發展動力。要加快構建創新型產業體系,力爭軟件和信息服務、航運物流兩條產業鏈達到千億目標。要切實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努力擴大有效投資,把投資重點放在城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產業發展配套、推動城市有機更新上。要提升產品質量和品牌競爭力,加快新型消費業態壯大升級,大力促進供需對接。要突出在營造創新創業的生態環境上下功夫,打造一批創新創業示范基地,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力。
二要著力提升城市發展的整體性系統性,進一步增強城市的承載力和宜居度。加快構建以美麗廈門戰略規劃為引領的城市空間規劃體系,堅持統籌規劃,強化規劃統籌。要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城市的綜合承載力,以深化共同締造行動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提升城市精細化規范化法治化管理水平。
三要著力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進一步構建綠色發展格局。圍繞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和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統籌實施污染整治、生態修復和環境風險管控,打造“廈門藍”城市名片。
四要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進一步提升開放發展水平。提高改革精準度,加快形成有利于培育新的比較優勢、競爭優勢的制度安排和營商環境。持續深化自貿試驗區改革,構建開放型經濟新格局。
五要著力增進民生福祉,進一步拓展共享發展實效。大力促進就業增收,落實收入倍增計劃;持續提升公共服務等。
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裴金佳指出,我們要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按照市委要求,銳意改革,大膽創新,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推動“十三五”發展強勁起步。要注重從供給側發力,推進先進制造業集聚化、高端化、智能化,推進現代服務業水平提升、效益提高,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突破技術、壯大規模,推進現代都市農業與二三產融合發展、打造特色,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要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加大交通和市政等基礎設施投資,加快環東海域東部新城、馬鑾灣新城、翔安南部新城、集美新城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同安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翔安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建設,力促工業投資多作貢獻,加大社會事業和民生領域投資力度,抓好用地、資金、配套等投資項目要素保障,發揮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作用。要強力推進改革開放,增強市場主體活力,穩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深入實施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全面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全面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優化外貿結構,不斷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裴金佳要求,要圍繞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加強就業服務,提升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加強社會保障,創新社會治理,抓好精準扶貧,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提升城市規劃和建設水平,創新城市管理方式,不斷增強城市發展承載力和宜居度。要切實加強環境保護,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狠抓環境治理,健全生態文明制度,不斷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要優化政府服務,加強學習、營造環境、提高執行力,高效推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解讀】
供給側改革
提高供給結構的適應性靈活性。推進先進制造業集聚化、高端化、智能化;推進現代服務業水平提升、效益提高,力促正元希爾頓等11家高星級酒店建成運營,加快東渡郵輪母港等項目建設;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突破技術、壯大規模;推進現代都市農業與二三產融合發展、打造特色。
擴大投資
發揮投資對穩增長的作用。今年新機場完成投資80億元,爭取獲批并全面啟動主體工程;軌道交通完成投資100億元;城市快速路系統完成投資80億元;鐵路完成投資10億元;海綿城市、綜合管廊試點完成投資30億元。
今年要完成工業投資465億元。重點推動開發晶、電氣硝子液晶用玻璃生產線等一批項目竣工投產。
改革開放
我市將以自貿試驗區建設為總抓手,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更好地發揮經濟特區的龍頭帶動作用。建設對臺海運快件物流中心,深化廈金合作;全面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全面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加快實施我市行動方案,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城市。
改善民生
今年我市將新增就業17萬人,大力促進就業增收;持續提升公共服務,力爭新增中小學學位2萬個,幼兒園學位6000個;加快構建覆蓋全民的基本醫療保險體系。加快建設復旦中山醫院廈門分院、廈門大學附屬翔安醫院等項目,新增醫院床位數800張。
宜居城市
著力提升城市發展的整體性系統性,優化城市功能布局,增強城市的綜合承載力,加快軌道交通、翔安新機場、“兩環八射”等快速路網和跨海橋隧等建設。統籌推進新老城區海綿城市建設,提升城市地面蓄水、滲水和涵養水源能力。建設智能管網,實現城市地下空間、地下管網的信息化管理和實時運行監控。
生態文明
圍繞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和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統籌實施污染整治、生態修復和環境風險管控,打造“廈門藍”城市名片。抓緊完成已梳理出來的35個改革事項,培育具有廈門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品牌,大力實施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全面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
營商環境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格局。積極引進更多世界500強等跨國公司、金融機構來廈設立區域總部,形成國際性龍頭企業集聚態勢。大力開拓國際市場,進一步發揮對臺戰略支點作用。以企業和群眾需求為導向,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