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福建首個國際性果蔬產業展將在廈門呈現。這里不僅有品類豐富的生鮮果蔬匯聚,更是一次果蔬全產業鏈的交流互動。
主辦方表示,本次展會最大的意圖在于,通過整個產業鏈的展示聚集和先進技術的推廣引進,帶動廈門乃至整個福建的整體果蔬產業氛圍,并推動產業與世界接軌,提升到更科學更領先的層次。
展會專注果蔬全產業鏈
“可以說,這是廈門乃至福建首個國際性果蔬產業展。”昨日,國際果蔬產業(廈門)博覽會承辦方廈門弘信展會商務公司總經理尹加恩介紹,該展會獲得中國蔬菜流通協會和廈門果品協會的主辦支持,首屆展會面積就達1.2萬平方米,600多個展位。
對于普通市民來說,展會上最大的驚喜無疑是將親密接觸到品類豐富的新鮮果蔬,甚至還可以現場嘗鮮。
導報記者了解到,屆時,來自廈門周邊乃至外省的果蔬將匯聚而來,名聲在外的臺灣果蔬也將是重點展示對象。
另一個果蔬產區——東南亞自然也不會缺席。目前,組委會已經與菲律賓、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家的政府相關部門或商會組織取得了溝通聯系,將設置各國展館,并推出“芒果節”等特色的推廣體驗活動。“當然,新鮮果蔬只是一部分,我們更專注的是整個果蔬產業鏈。”尹加恩解釋說,本次展會最大的特色在于,這里并非是一個果蔬的大賣場,而更多的是希望促進全產業特別是深加工領域的交流互動。
據介紹,在果蔬展區之外,該展會還有生產資料展區、冷鏈設備展區、加工機械展區、都市農業展區、海峽兩岸果蔬產業區等,主要在于打造一個全產業鏈的供需交流合作展示平臺。
廈門具備了產業基礎
業內人士坦言,受各種條件限制,廈門并非果蔬生產基地,但在果蔬中轉以及深加工領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產業基礎。“廈門已經具備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本次展會也算是應運而生。”尹加恩介紹,廈門周邊的漳州、泉州等地,出產著大量而豐富的果蔬產品,而方興未艾的都市農業和休閑農莊,也為果蔬產業注入了更多的市場潛能。
更具有區域特色的是,作為海西中心城市,廈門已經成為臺灣乃至東南亞水果進入大陸市場的重要中轉站和集散地,并擁有大陸唯一一個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
數據顯示,去年廈門口岸進口臺灣水果貨重2萬噸,同比增長50%,已連續7年保持大陸進口臺灣水果最大進口口岸地位。
如今,自貿區在廈門掛牌,更將為境內外果蔬行業的交流合作帶來更多的商機,廈門也將吐納來自世界各地更多樣更豐富的果蔬產業。
不僅如此,導報記者了解到,在果蔬產業鏈上,廈門已經形成了一定的銜接,特別是深加工領域方面,已經初具規模。
目前,廈門出現了古龍、銀鷺、惠爾康、如意、中綠等業內知名品牌,形成了相當的市場競爭力和集聚效應。
果蔬產業還需革新
不過,雖然已經有了一些“龍頭”,但廈門整體的果蔬產業仍處于小、散的狀態,力量薄弱,尚沒有形成整體氛圍。“很多果蔬產業沿襲的還是舊有模式,在技術革新和經營模式上還缺乏變革的動力。”尹加恩表示,從世界范圍看,果蔬業已經涌現了不少先進技術和科學的經營手段,廈門完全可以加以應用。
比如,在盆栽育苗方面,本次展會就將日本、法國、德國等先進技術,在采光、透氣及資源使用率上都有著讓人眼前一亮的效果。“我們希望,通過這次的產業鏈資源整合,改變業界的理念,開拓眼界,讓廈門更多的果蔬產業進入到先進的科學領域中。”尹加恩坦言,廈門在發展果蔬產業方面還有相當大的潛力可挖掘,特別是后續加工這塊的市場價值。
比如,作為臺灣及東南亞水果集散地,廈門可以通過更加科學完善的精選、包裝、冷藏、物流等技術,提升果蔬品位,輻射到全國;而對于那些不適合直接進入市場的果蔬,則可就地進行深度加工,制作成食品、飲料乃至有機肥料等。
此外,展會也將聯合騰訊、阿里等國內巨頭,舉辦一些農業電商方面的論壇,希望通過互聯網+的力量,推動果蔬產業更大的輻射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