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集美新城核心區以北,占地10平方公里的軟件園三期,正掀起施工熱潮。
日前,記者實地探訪軟件園三期工程建設進展,在這里,施工人員正在彎鋼筋、扎鋼筋籠、澆筑混凝土、鉆孔打樁……“工程進度一天一個樣”。
軟件園三期近期全貌。目前,軟件園三期高速路以北,誠毅大街沿線綜合配套區20幢建筑全面開工建設。 (供圖/信息集團)
軟件園三期一角。
陳怡福
作為我市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今后發展的重要載體,軟件園三期對于我市發展的意義重大。在火炬高新區“一區多園”的戰略指導下,工程建設和運營管理方信息集團的員工們充分發揮國企工人敢為人先的精神,力爭保質保量完成工程建設任務,加快打造與國際接軌的一流營商環境,形成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高地。
信息集團董事長江孔雀表示,軟件園三期作為廈門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這一千億產業鏈的重要聚集載體,是“美麗廈門”戰略的具體體現。園區將緊緊圍繞“5+3+10”現代產業支撐體系構建的戰略指導思想,加快建設實施。目前,軟件園三期產業平臺作用已初步凸顯,并與島內的軟件園二期對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形成“雙軸驅動”,將為廈門打造一流國際營商環境發揮應有的作用,并助推產業加速騰飛。
文/本報記者 林露虹
1、攻堅克難 搶抓工程進度
一項大工程的施工中,難免有難啃的“骨頭”。信息集團的應對方式是:依托集體的智慧。譬如,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對辦公場所有一些具體的要求——要有容納超高服務器的空間、大空間格局的孵化基地等等。為了給入駐企業提供更寬闊的辦公空間,滿足服務器散熱等功能需求,經過大家的集中探討,最終決定采用超大模板,在技術上進行攻關處理。
另一道難題是,軟件園三期一些研發樓在建設過程中,遇到又大又硬的孤石阻攔,影響了施工進度。為攻克難關,使周邊房屋不受影響,建設工人們在施工過程中采用小孔爆破,通過對巨石進行層層“剝皮”的方式,最終去除石頭。
除了工程上的難題,建設工人們還得和高溫“作戰”——在保證工程進度的同時,采取足夠的防暑降溫措施。據悉,施工方制定了詳細的排班表,采取輪班制推進露天作業,此外,為保障研發樓層倒板順利鏈接及各個研發樓的預售時間節點,施工現場采取高空噴淋等物理降溫方法。
2、綠化先行 建設美麗園區
除了挺立的鋼筋混凝土,建設中的軟件園三期不乏綠意的點綴。綠化,是建設美麗園區工作的重要一環,從建設伊始,信息集團就思考著如何美化園區,營造宜居宜商的舒適氛圍。
軟件園三期綠化項目經理郭榮旺被同事們稱為“園區美化大師”,他向記者分享了軟件園三期的綠化理念。先是“盤活存量”——“在還未開發的地塊培育樹苗,待樹苗長大后再進行移植,以充分利用地面資源。”再者,是“做足增量”——“在具備條件的地方進行喬木種植。”與此同時,在征地過程中做好對香樟樹等名貴樹種的保護,把這些樹木移植到合適的地方。在郭榮旺看來,移植樹木是“一舉兩得”的做法,“既避免了生態環境破壞,又節約造價,推進了園區的綠化工作。”郭榮旺說,在軟件園三期的樓房間,藏有不少綠色低碳的細節。比如,在征地過程中,把原有地表種植土收集、再利用;在每幢樓房的屋面都做足綠化工作,以達到蓄水、保濕的功效等。
軟件園三期建設還強調村居共建,與集美區政府聯合,參與對西溪村山尾小組的農村農貿規劃改造,實施村居共建,提升農村整體形象;協同后溪鎮政府,對園區自然村排水系統重新規劃提升改造等等。
3、加大招商 形成產業氛圍
與軟件園三期建設同步的是招商工作。目前,吉比特、福大自動化、網宿科技、中移動動漫基地等知名企業已確定入駐軟件園三期。軟件園三期招商部負責人蔡東亮說,軟件園三期招商從一開始就將目光鎖定在具有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上,力求以大項目帶動產業集群的迅速形成。
截至目前,軟件園三期通過入園審核的企業有425家,核準面積約238.5萬平方米,今年累計新增58家產業企業,新增核準面積17.7萬平方米,平均每月增加8家審核企業,每月新增的核準面積約2.2萬平方米。園區現有入駐辦公的企業108家,員工人數2600多人,其中僅今年上半年就新增入駐員工1000多人,今年上半年累計產值近5億元,預計今年園區的產值將超過10億元。
與此同時,軟件園三期搭建中小微企業孵化器平臺,營造創新創業氛圍,為中小微企業“拎包入駐”打前站。“一方面,龍頭企業帶動的產業鏈上下游離不開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另一方面,濃厚的產業氛圍及一系列軟服務有助于推進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加上互聯網細分領域的巨頭不斷涌現,今天的中小微企業很有可能就是明天的細分領域巨頭。”蔡東亮說。
可以說,軟件園三期近階段招商的豐碩成果,彰顯了信息集團創一流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