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多噸,一個可怕的數字!
6月份,海關總署在國內14個省份統一組織開展打擊凍品走私專項查緝抓捕行動,成功打掉專業走私凍品犯罪團伙21個,初步估計全案涉及凍雞翅、凍牛肉、凍牛豬副產品等10萬余噸。
在這里,一大波“僵尸肉”正在靠近……據新華社報道,大量“70后”豬蹄、“80后”雞翅通過走私入境,悄無聲息地出現在夜宵攤、餐廳,進了年輕吃貨們的嘴。
國外發貨、香港拼柜、越南中轉、中越邊境“螞蟻搬家式”偷運入境的凍品走私鏈條曝光。這些肉有的來自疫區,有的嚴重過期,沒有經過檢驗檢疫,可能攜帶著禽流感、口蹄疫、瘋牛病等細菌、病毒,一番化妝后就變成“賣相”極是佳的“美味佳肴”。
所幸,導報記者昨天從海關、工商、檢驗檢疫等部門獲悉,廈門暫時還沒有發現“僵尸肉”的痕跡。而且福建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也從前天開始,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為期兩個半月的食品冷庫及冷凍冷藏食品專項整治,重點對食品冷庫及相關經營戶進行摸排。
但很多人依然困惑。看過僵尸片的人都知道,僵尸的死穴是“見光死”,可為啥“70后”豬蹄、“80后”雞翅這些“僵尸肉”在中國卻能大搖大擺登堂入室?
其實,“僵尸肉”最關鍵的漏洞在于來歷不明,沒有正規的合格證明。
世界上就怕認真兩字,“僵尸肉”更怕。比如廈門沒發現“僵尸肉”的痕跡,要說也不僅僅是簡單的幸運兩字可以概括。自從2007年凍品納入廈門市生鮮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系統后,凍肉要想進入廈門市場,如果是進口的,要有檢驗檢疫局出具的合格證明,如果是國內的,也要有動物衛生監督所的檢疫合格證明,才能打印上市憑證,雙證齊全才能買賣。
夏商冷庫、波山冷庫、怡得龍冷庫、萬翔冷庫等大型冷庫都包括在內,無論凍肉來自冷庫,還是100多個農貿市場和20多個批發市場,網上都能追溯到供應商和產品信息。
有證明未必萬無一失,但至少有了證明就可以追溯責任。一切用“合格證”說話,這也是廈門接下去要在更大范圍內努力攻破的關鍵點。10月份開始,按照新的食安法規定,經銷商如果履行進貨查驗義務,食品出問題時,有可能免于處罰,廈門市場監管局表示,這就引導經營者對自己的貨全部負起責任。
消費者更要如此,不見“合格證”不給錢,一定要查看肉品的上市憑證和檢驗檢疫合格證明,如果有疑點盡快向相關部門舉報。
如此一來,加上海關、公安、工商、檢驗檢疫等部門密切配合,就可以把全國統一的農產品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臺建立起來,讓“僵尸肉”和僵尸一樣“見光死”,相信我們一定能讓“僵尸肉”進不了關,入不了市,吃不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