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歲的小李已經病重,身患艾滋病的他憤怒地指責自己年逾六旬的同性伴侶“是他讓我走上這條不歸路的!”小李正是因為老黃而與艾滋病正面相遇。他在情緒崩潰之余,多次表達要和老黃“同歸于盡”,但是被導報記者勸阻。
同性戀中的“異類”
“懂事開始,我就發現自己喜歡年紀大的同性:快退休的男老師、村里輩分高的老伯伯……”小李陷入沉思,他出生在福建的一個小山村,與生俱來的性取向一度讓他壓抑不已。
出社會后,他才發現自己這種性取向,在同性戀中都算“異類”,“只能感受到老年人對自身的性引力,同性戀群體中稱呼我們這些人為‘戀老’,而社會大眾只會認為我們是‘變態’!”小李很無奈,他工作很出色,人緣一向很好,但是從來不敢公開自己的性取向。
2010年年底他來到廈門,在一家浴室,經朋友介紹認識了年逾花甲的老黃。第一次見面,老黃矍鑠的外表和幽默的談吐打動了他,而老黃也覺得小李“年輕可愛,做事有分寸”,兩人當晚發生了一夜情。“我是雙性戀,但和他一起才有了第一次的同性性行為。”面對導報記者,滿頭白發的老黃語出驚人。激情褪去,兩人都有點尷尬,不及多言便匆匆告別。
“干兒子”融入大家庭
一夜邂逅的神秘感,縈繞在小李心頭。2011年6月中旬,他偶然地接到老黃的短信,久違的情感迅速升溫。不久老黃帶小李到自己家中留宿,兩人相擁而眠,被老黃的妻子撞見。黃妻在房屋門口喚了兩聲老黃的名字,小李尷尬地穿好衣服離去,出門后他給老黃發了一條短信:“我有點對不起阿姨。”
在老黃眼里,妻子是“善良、寡言”的閩南婦女,“她看出了我和小李的關系,很震驚,但沒有說破”。在老黃的堅持下,黃妻默認了丈夫和小李的這段婚外戀。小李幾乎成為黃家的家庭成員之一——經常出入黃家,稱呼黃妻為“阿姨”,而老黃則讓自己兒子叫小李“李哥”。
老黃說自己把小李“當成干兒子”,小李登門都會買點東西帶來,每逢老黃的妻兒生日也會備禮相贈。而在小李看來,老黃則有“貪小便宜”的一面,“出去吃飯看電影從來不會主動掏錢,講話常常不算數”。盡管性情不同,但兩人的情感并未受此影響。
小李自掏腰包,帶著老黃和“阿姨”一起去外地旅游。他問老黃的兒子:“我和你爸在一起,你反對嗎?”小黃輕聲說:“你們的事我不管。”
出軌引來致命病毒
2013年年初,一個圈子里的朋友問小李:“你和老黃還在一起嗎?他好幾次帶我認識的一個小伙子回家過夜。”這句話如晴天霹靂一般,讓小李臉色大變。
憤怒的小李回去質問老黃,在明確的證據下,老黃不得不承認自己出軌。但老黃反復強調這是“生理上的調節,逢場作戲而已,不是真正的愛情!”驚疑未定的小李,發現老黃還經常騷擾租賃自家房屋的男租客,向對方伸出“咸豬手”,“對方根本不是我們這個圈子里的人,你這么做人家會怎么看我們?”小李覺得這樣太不道德了。
2013年年底,小李無意中發現,老黃經常光顧一家同性戀會所,和許多陌生人發生了性關系。這讓小李的心涼成了冰窟,他敏感地覺察“這下可能惹大麻煩了,我知道這個圈子里因濫交染病致死的人有好幾個”。
2014年,老黃在疾控中心和廈大附屬第一醫院分別做了兩次檢查,HIV都呈陽性。小李知道自己在劫難逃了,他含淚在微信上寫下“痛苦的內心世界有誰能了解?”
承諾“守貞”保證書
“你想過自己到處亂搞,會把病傳給我嗎?”確診患病后,小李生活在壓抑中,想起老黃的風流史,他心里就無比生氣。老黃則用自己的邏輯舉例自辯:“異性戀的男人出門找站街女發泄,難道就會和她們處對象?來感情?”兩人持續大吵。
心中有愧的老黃,在小李的要求下,寫了一份《保證書》。老黃承諾:“第一,自此以后不要和這方面的人(指其他同性戀者)來往。現在起要好好多陪老婆(黃妻);第二,不要去這方面的場所,這方面如果要娛樂和小李一起去;第三,不能和這方面的人講電話,短信往來。如有發現以上一點,由小林去處罰。”“他就算得病了,還有家庭在。而我只有一個人,誰會來照顧我?社會人士或許不歧視我是艾滋病患者,但不會歧視我是同性戀嗎?”遇上“負心人”的屈辱和患病的痛苦混雜在一起,小李淚如雨下,面對未來他十分迷茫……
面對面
記者:你怎么確定自己是被老黃傳染的?
小李:我在2011年5月曾去檢測過一次,沒有問題。與老黃交往后,我沒有和任何人發生過性接觸。和他親熱時,根本沒想過采取安全措施……
記者:你們如何看待出軌?
小李:我們的道德標準和異性戀一樣。交往初期,他說要和我長期做朋友。我就說“你如果想跟我在一起,就不要跟別人好了”。他當時很爽快答應了。在“同志圈”里,如果一個人有劈腿史,以后是很難找對象的。
記者:老黃,你得病后告訴家人了嗎?
老黃:目前沒有,以后或許會說。我這個人很樂觀,因為第一相信黨和政府對我們的救助,第二我積極參加社區公益活動,第三我自創了一套健身操經常鍛煉。
記者:打算如何處理和小李的關系呢?
老黃:我一直當他是干兒子,就像家人一樣。患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愛情,我會繼續關心、開導他,我覺得我們的關系可以用“愛恨無常、有情有義”來概括。(記者 朱黃 楊靖/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