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滄大橋東渡引橋事故頻發,這幾天,本報連續追蹤報道引起了許多市民的關注,很多市民發來建議。“這個路段,我每天都要經過,這不是什么偏僻路段,每天從那來來往往的車輛太多了。關注這個路段的交通安全,就是關心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安全。”市民陳先生說。“魔鬼路段”,到底該如何破解?昨天,導報記者采訪市人大代表、交通專家、規劃專家、老司機等共謀對策,希望能夠讓危險路段變成平安之路。
短期建議
或可引導大貨車改道下橋
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民盟廈門市委副主委朱獎懷長期關注交通問題,在他看來,要解決海滄大橋東渡引橋事故頻發的現狀,要從短期和長期兩個方面著手。“短期而言,最好的方法就是禁止大型車輛從該引橋下橋,讓大型車輛改從其他更為安全的路段下橋。”朱獎懷說。從事故樣本看,在該路段發生車禍的幾乎都是大型車輛。下坡急轉彎,限速35公里/小時,對于小車而言,能很好地通過該引橋。但對于大貨車,通過該引橋卻危險連連。
據了解,目前從該引橋下橋的集裝箱車等大型車輛,大多是駛往象嶼碼頭方向。“若改從七星路段的路口下橋更為安全,路程上的時間也不會造成太多影響。”朱獎懷說。不過,七星路相對較小,是否改道此路,或是改道別的路段,要進行嚴格論證。
大型車輛限時通過該引橋
朱獎懷還建議,鑒于周邊環境需要,有必要保留該路段大貨車的通行,但同時也要對大貨車進行限時、限速、限重通行。
如大型車輛22點后才能從此下橋,超過10噸以上的車輛禁止從該引橋下橋等。“大型車輛在高峰期時間從該引橋通行,不僅導致路面車輛通行效率低,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很可能就會堵死半座橋。”朱獎懷說。
設置測速儀,嚴打超速現象
十次車禍九次快。“目前,海滄大橋東渡引橋路段上并沒有設置測速儀,導致許多司機‘無視’引橋上35公里/小時的限速規定,從而使得該路段事故頻發。”朱獎懷說。
他建議,交警執法部門要加強對該路段的執法力度,通過設置測速儀或是流動執法對該路段的超速現象進行嚴打,提高司機的安全意識。同時,在進入彎道前,設立針對大型車輛的減速警示標語,讓大型車輛提前減速,以保障該路段車輛通行安全。“目前,該路段的限速標示等硬件設施已經達到標準,但相關部門管理執法的‘軟件’也要跟上。”規劃專家林蔭新建議,交警部門要加大對該路段的執法力度,設立測速儀或進行流動執法,提高駕駛員遵守交規的意識,以避免事故的再次發生。(記者 詹文 崔曉旭 實習生 洪偉晟/文 吳曉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