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的自行車,有望變成“再生車”,繼續在校園內“服役”。同樣,廈門部分高校內存在的“自行車墳場”也將慢慢被清理掉。
昨日,導報“三問”高校內頻現的“自行車墳場”,廈門的相關院校均逐一作出回應。集美大學和廈門理工學院等院校均表示,將著手清理“僵尸車”,以提高校園自行車利用率。
據了解,對于已經不能夠繼續使用的自行車,校方將當做廢品賣掉,所得資金收歸學校;而部分比較新的自行車,校方將整修后,分發給貧困生或當做校內公共自行車。
回應1將集中清理廢棄車
在廈門的部分高校,“自行車墳場”是個普遍現象。其中,廈門理工學院、集美大學都有相當數量的“僵尸自行車”。
校方明知有“僵尸車”,為何不著手清理?對此,有學生質疑校方“坐視不管”導致“墳場”頻現。
昨日,廈門理工學院宣傳部相關人士對此表示,理工學院并非沒有清理“僵尸車”。她說,此前,該校教學樓樓下也有不少廢棄車,后來集中處理了一批。“這次出現的廢棄車,應該是還沒有處理的。”該人士說,“我們每年處理一次廢棄的自行車,都是在畢業季的時候。”
她說,對于此次報道的“僵尸自行車”,校方同樣將集中處理,以騰出空間,讓學生正在使用的自行車有地方停放。同時,可以讓學校更加整潔漂亮。
此外,集美大學保衛處一人士表示,該校此前只有小范圍處理廢棄車,沒有大范圍集中處理廢棄車。因此,該校的廢棄車數量比較多。
集美大學該人士表示,目前,這個學期將要結束。下個學期,學校的相關處室,會聚在一起開個專題會議。
“很多學生公寓地下室都有廢棄自行車,占用了很多空間,數量已經這么大了,不處理不行,下學期肯定要處理掉。”該人士說。
回應2給貧困生或改成“公車”
至于如何處理高校內的“自行車墳場”,有讀者呼吁,可以在校內推廣公共自行車。有了公共自行車,學生的“私家自行車”就會減少,以此減少“墳場”的出現。
讀者提出該建議的理由是,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將廢棄車改成校內公共自行車“小綠”。“小綠”極大方便學生,也成了嘉庚學院一景。
對此,廈門理工學院宣傳部的該人士說,理工學院將廢棄自行車集中之后進行公示。公示期滿之后,將廢棄車分成兩類,一類是完全報廢車,一類是可回收車。
對于不可再用的車,校方將賣給廢品收購站,所得資金歸校方支配;對于可回收車,校方會找人進行維修。
維修好之后,校方將整修后的車分發給貧困生。此做法,可以減少貧困生的負擔。至于將廢棄車改成公共自行車,該人士表示,學校會根據自身需要制定。
集美大學保衛處的該人士說,目前,對于該校廢棄車的處理方案需要進一步研究。不過,處理的方法可以借鑒其它高校。
他認為,在校內推廣公共自行車,將廢棄的自行車整修成校內公共自行車,也是可行的方法之一。
回應3或考慮嘗試建設回收平臺
對于高校內的“自行車墳場”,如何建立一個長效機制?有學生認為,可以打造一個平臺。
這個平臺可以利用校內公共區域,也可以在虛擬空間。比如利用微信、學校官網、人人網等。
平臺必須設置“回收處”、“認領處”。“回收處”和“認領處”同時運作,一旦學生有不用的自行車,回收處可以及時回收并及時分發出去。一進一出,就可以避免“自行車墳場”的出現。
據了解,目前,很少有高校專門為二手自行車設置回收平臺。在廈門,就算有的高校已經著手清理廢棄自行車,但是,也是“來一撥清理一撥”,并未建立長效機制。
對于這一建議,廈門理工學院宣傳部該人士說,該校學生公寓比較分散。打造自行車回收平臺確實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對于這種方法,高校今后可以考慮。
此外,集美大學相關人士表示,該校今后或許可以通過在校內公共區域,設置一些類似的“回收平臺”。通過回收點,可以減少自行車隨意丟棄的現象。
昨日,導報記者還咨詢了福州大學機械學院團委書記夏鋼。對于廢棄車,福州大學機械學院會組織學生自己動手將廢棄車修好,但是,目前也沒有一個長效機制。
對于打造平臺的建議,夏鋼點了贊。他說,如果可行,福大機械學院今年就可以組織一下,設置一個廢棄車子的收購平臺。
延伸調查
賣1000輛廢棄車可抵5個貧困生的學費
昨日,廈門從事廢品收購的老陳給導報記者算了一筆賬。老陳心疼地說,不處理廢棄車,那就可惜嘍。“就當廢鐵賣,都能養活好幾個大學生。”
老陳說,他回收一輛破舊自行車的價格是25元。“不管損壞的程度,統一25塊錢回收。”他說。
他說,按照這個價格,高校內如果有1000輛廢棄自行車,那么,光當做廢鐵賣,都能賣出2.5萬元。“你說,按照一個大學生一學年5000元計算,那么,這些廢棄車夠5個貧困生的一年學費呢。”老陳說。
據媒體報道,北京某些高校,一年就能產生成百上千輛廢棄車。按照老陳的算法,光靠賣廢棄車的錢,在學校里頭成立慈善基金,每年都可以資助不少學生。“更何況,有些車子還挺好的,整整修修,還可以賣出更好的價錢。”老陳說,“不過,這些,也就我這小市民在掰著指頭算,大學那些教授未必會在意。”
請激活舊貨經濟
合理處置廢棄自行車,給大學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效益,還有一個良好的校園形象。
像嘉庚學院,把不能回收的廢棄自行車賣了,賺的錢作為校內公共自行車的維修基金。這樣,也能給學校省下一筆錢。
同樣,學校的社團還可以利用整修后的自行車,成立一個二手車租車行。以供一些勤工儉學的學生,讓他們多一份額外的收入。
一輛破舊的自行車,背后藏著很多的“舊貨經濟”。小市民想到了,大學的教授們更應該想到。
眼下,大學里頭的舊貨,不止是自行車。節約意識淡薄,臨近畢業的時候,學子們走得太匆匆,什么都可能被棄之不管。
雜志、參考書、CD、涼席,甚至一些破舊電腦等,這些舊貨其實都是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