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廈門市民蔡先生經過環島路書法廣場,無意間看到《散氏盤銘》簡介最后一行的“庸容姿肆”四個字,他越看越覺得不對勁,是不是錯了?應該是“雍容恣肆”吧?
蔡先生說,“雍容恣肆”是評論書法的常用詞,形容書法的渾樸豪放。他回家后特意查了一下,發現古代“姿”通“恣”,“恣肆”寫成“姿肆”還說得過去。可是“庸”、“雍”除了讀音一樣,其他無一相同。把“雍容”寫成“庸容”,顯然是搞錯了。
另外,蔡先生還發現,這段簡介用的是簡體字,偏偏“盤”字用的是繁體字。繁簡不一,這也很不規范。
“這么粗糙的一段簡介,居然出現在人來人往的書法廣場,而且刻在石頭上,太不可思議了。”對此,蔡先生不能接受。
蔡先生所說的是否有道理?記者采訪了廈大中文系副主任李菁副教授。李菁說,“姿”和“恣”是可以通用的,古籍中就有“姿肆”這種寫法,不過現在一般寫成“恣肆”。但“庸容”和“雍容”不能通用。在古代漢語中,“庸”和“容”這兩字本身是同樣的讀音、同樣的意思,從未見過兩者組合在一起。在《詩經》里,“庸”表示一種樂器,后來變成用這種樂器演奏的樂曲名字。
李菁說,古代專有名詞最好用繁體。如果通篇簡體,盤字也應該簡體;如果要突出專有名詞“盤銘”,可以兩個字都用繁體,因為“銘”也是有繁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