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會展業被譽為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城市形象的“瞭望窗”,是推動更高水平開放、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
近年來,廈門市深入實施“會展+”戰略,強化會展對產業、消費、招商、文旅的帶動作用。數據顯示,2024年廈門共舉辦展覽193場,面積約245.76萬平方米,會議4593場,實現經濟效益約309.83億元。
在2024中國會展城市產業合作大會暨會展城市競爭力指數發布會上,廈門市會展業競爭力位列全國第10名。數月前的第五屆中外會展品牌大會上,廈門又捧回一項榮譽——會展友好型城市。
2025第八屆廈門會展周將于4月25日拉開帷幕。目前,廈門正積極推動招展引會模式的轉型升級,從傳統1.0版本的保姆式服務,向2.0版本的理財式服務轉變,激活會展業的“一池春水”。
辦好一個展
“今年的展會有了許多新的突破,也讓我們更加期待下一屆的到來。”近日,第二十五屆廈門國際石材展(簡稱“廈門石材展”)落下帷幕。展會創始人、廈門會展金泓信展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賴國香復盤總結道。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專業石材展,也是廈門本土的代表性展會之一,今年的廈門石材展展覽面積突破19.1萬平方米,創歷史新高,超15萬人次參展觀展。
天然造物賦予石材千變萬化的顏色、紋路、肌理、光澤,著眼于綠色、智能、可持續的機械工具產品,為行業高質量發展帶來實質性推動……走進廈門石材展,海量展品讓人應接不暇。
今年是廈門石材展誕生的第25個年頭,回憶起2001年首次舉辦時的情景,賴國香不禁感慨:“在發展初期,主要解決的是生存問題,當時我們并沒有能力和野心去叫板行業最大展,只是從產業優勢和地方需求的角度出發,穩扎穩打地做好本地市場。”
彼時,國內已經有大型的國際石材展,找準展會定位、確定業務開展方向是廈門石材展的首要任務。“距離廈門53公里的南安水頭是全世界最大的石材交易、加工和生產基地,同時全國60%的石材都從廈門進出口,所以許多石材企業都選擇落地廈門。”賴國香告訴記者,產業基礎和市場是一個展會舉辦的前提,石材展的成功也得益于此。“廈門石材展始終圍繞進出口業務,并積極推動內循環,讓展會成為連接國內外石材市場的重要橋梁。”賴國香說。
會展活動的時空聚集性使其成為擴大內需、促成貿易合作的重要平臺,并作為要素資源的重要集散地和“蓄水池”,為城市經濟發展提供要素鏈接、產能鏈接與市場鏈接。對于開放的廈門而言,展會亦是外貿企業拿訂單、做生意的重要渠道。
從首屆只有4000平方米、125個標準展位,到如今展覽面積達到19.1萬平方米、規模位列全球同類展會第一,走過25年的石材展是廈門會展行業越發專業化、國際化的縮影。
“‘出海’是這些年石材行業發展的關鍵詞。公司多年前就著手將資源端和生產端外移,在海外布局礦山和工廠。”廈門統和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榮旗表示,“公司一直在尋找新的市場,選擇參加石材展既是給自己一個展示的舞臺,也是一次難得的擴大‘朋友圈’的機會。”
本地展商希望交到更多“外國朋友”,并吸引他們來廈門。本屆廈門石材展,有土耳其、意大利、伊朗、希臘、巴西等40個國家和地區的“洋面孔”來到現場。
在意大利LEONARDO展位上,卡拉卡塔金首次參展。“此次帶來的新品卡拉卡塔金是意大利卡拉卡塔系列的稀有而奢華的變體。除此之外,今年,意大利兩個展團共組織了近60家企業參展,帶來多種質感上乘的大理石材料。”公司負責人DAVIDE CALEO介紹,政府和主辦方對他們入境參展提供了許多便利與幫助,讓展團對于來此參展充滿信心。
為進一步促進會展行業國際化,記者了解到,在本屆廈門石材展的國際展廳,廈門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設立了簽證咨詢臺,為外籍展商提供現場咨詢及業務辦理服務。
此外,廈門也在積極推動會展人員出入境往來簽證便利化工作,在廈門機場和五通口岸提供7×24小時出入境便利辦證服務,對符合條件的緊急情況快速響應。同時,廈門市會展局聯合廈門市外辦、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召開APEC商務旅行卡及出入境相關政策解讀宣講會,大力宣傳外國人240小時過境免簽、APEC商務旅行卡等優惠政策。
“廈門擁有一流的會展硬件條件以及良好的技術基礎、營商環境,政府對于會展業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這些對于海外展商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廈門市會展局工作人員表示,未來廈門也將進一步強化展會配套服務,充分發揮展會平臺的交流對接作用,加強國際國內交流,提升會展業的吸引力。
帶活一條鏈
會展業,一端連著產業,一端連著市場。廈門是國內最早出臺會展扶持激勵政策的城市之一,早在2003年,廈門就率先出臺了展覽獎勵政策。2023年,廈門市商務局印發《廈門市進一步促進會議展覽業發展扶持辦法》,從規模獎補、推動“產業+會展”融合發展等方面對會展業進行精準扶持。
廈門會展業蓬勃發展,得益于良好的配套服務與營商環境,更與廈門產業經濟發達、制造業企業眾多等優勢密不可分。當前國內外會展領域競爭激烈,廈門雖展現出強勁勢頭,但在綜合實力與影響力上仍存在成長空間。
何以進位?打造會展經濟與城市產業同頻共振的新格局成為擺在眼前的重大課題。
4月中旬,廈門工業博覽會(簡稱“廈門工博會”)組委會代表、廈門國貿飛馳會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國才和團隊一起為將于下月舉辦的2025廈門工博會開展前的各項事宜忙碌著。作為廈門頗具代表性的專業性展會之一,去年廈門工博會緊扣新質生產力主題,吸引了900多家境內外企業參展,總展覽面積7.5萬平方米。
“廈門工博會從創辦至今已經經過了近30年的持續發展,今年的展會依舊聚焦廈門當地的產業體系,推動產業與會展深度融合,賦能實體經濟。”黃國才告訴記者,這是廈門工博會創辦的初衷,希望能夠通過展示工業創新的最新成果與應用,推動傳統工業的數字化轉型,為企業開啟智能化、數字化的新工業大門。“會展是要素、商品和服務交易的媒介,會展行業鏈接的市場越大,它在傳遞產業信息、引導產業進步等方面的作用就越大。”黃國才說。
廈門產業基礎堅實,形成了由電子信息、機械裝備、商貿物流、金融服務四大支柱產業集群,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文旅創意等四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半導體、未來網絡、前沿戰略材料、氫能與儲能、基因與生物技術、深海空天開發等六個未來產業構建的“4+4+6”現代化產業體系……這些產業集群,為會展業提供了豐富的展會資源和廣闊的市場前景。
“緊扣廈門‘4+4+6’現代化產業體系,廈門工博會以及同期的電子信息、新能源展等專業展會為企業提供了技術設備展示與產業鏈上下游對接平臺,同時深度聯動本地產業集群,驅動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黃國才告訴記者,廈門的許多展會往往和當地產業緊密相連。“這樣的模式,可以讓采購商在參觀完展會后,直接前往工廠考察、下單,極大降低溝通成本。”
據悉,為進一步提升展會能級,2025廈門工博會將繼續由廈門國貿會展與漢諾威米蘭展覽(上海)有限公司、東浩蘭生會展集團旗下上海工業商務展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并同期舉辦福建首個智能建造主題展,為建筑行業上下游搭建專業的交流合作平臺。
辦好一個展,帶活一條鏈。一個高質量的展會,就像一個鏈接時空的聚合器,把行業的上下游、橫縱面聯系起來,為人們提供交互碰撞、產生漣漪的機會,最終拉動消費和產業鏈集聚。在新發展格局下,會展業連接著生產與消費、供給與需求、國際與國內,必將在推動產業轉型發展、促進經貿往來、拉動消費升級等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這些年我們一直在堅持‘會展+’戰略,如‘會展+產業’‘會展+文旅’等。”廈門市會展局工作人員表示,廈門作為致力以會展促產業和區域發展的城市,其潛力還有待進一步深度挖掘。“接下來,我們要深化‘理財式服務’,將每個會展項目看成是一個投資機會,通過精心策劃的活動和推廣策略,提升展會的品牌力和吸引力,使得項目不僅能吸引更多的參展商和觀眾,還能帶來更大的市場影響力和產業發展經濟效益。”
提升一座城
“如果在一個城市開一次國際會議,就好比有一架飛機在城市上空撒錢。”會展經濟的潛力從這句在行業里廣為流傳的話中或許可以一窺。
會展業在推動經濟發展、增強文化交流、提升城市形象上有著先天的優勢。在新經濟周期下,會展業更是被城市賦予了開展招商引資、帶動區域發展、促進產業創新與激發消費活力的新期待。
第十六屆海峽兩岸文博會將于今年10月底至11月初舉辦,作為國家級展會,海峽兩岸文博會聚焦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服務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為推動文化和旅游繁榮發展、兩岸融合作出卓越貢獻。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運營單位廈門文廣傳媒集團文博會專班項目副總監閔文靜告訴記者,第十五屆海峽兩岸文博會吸引了總參觀人數達15萬人次,現場交易及訂單額達到33.69億元,文博會期間簽訂了46個文旅項目,簽約金額達83.39億元,參與機構覆蓋臺灣9縣9市,來往大陸的臺胞達1000余人。
“目前廈門已經擁有投洽會、石材展、海峽兩岸文博會等品牌展會,但我們也要看到,廈門較成規模的展會數量相對偏少,除了外部引進,更重要的是自主培育,打造拳頭型、特色型等品牌展會。”閔文靜表示,廈門可以充分發揮特色產業優勢,創新展會題材,形成有差異化的會展品牌項目,并借力做大城市聲勢。
為更好將招展引會、創新展會落到實處,今年廈門市提出“打造會展友好型城市,構建命運與價值共同體”的發展思路。圍繞“五好五化”工作理念,推動服務模式由1.0版本的“保姆式”向2.0版本的“理財式”邁進,更加注重為會展活動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務,創造更多的附加價值,提升參展參會的“投資回報率”。
“‘會展友好型城市’是廈門會展業的城市定位、城市標識。”廈門市會展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五好”指的是環境好、交通好、場館好、酒店好、服務好,未來廈門會展業將以“專業化的定位、精細化的服務、融合化的創意、規范化的經營、智能化的應用”,把廈門會展業的“五好”落到實處。
城市的繁榮為品牌展會的培育提供發展“沃土”,品牌展會則是連接城市產業鏈上下游的重要平臺。近年來,廈門將會展業納入全市重點產業鏈,發力鏈群招商,引入品牌會展。第二十四屆投洽會在規格、規模、會務組織、展洽效果、影響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突破,全球120個國家和地區近8萬名客商參會,簽約投資項目688個,計劃總投資額達4889億元。去年11月,慕尼黑展覽主辦的ISPO亞洲運動用品與時尚展首次試水廈門即獲成功,第65屆(2024年秋季)全國制藥機械博覽會暨2024(秋季)中國國際制藥機械博覽會再次刷新廈門會展史上的最大規模紀錄。石材展、佛事用品展、廈門國際眼鏡業展覽會、廈門國際咖啡產業博覽會等展會輪番上場,推動廈門市會展綜合競爭力不斷提升。
2025第八屆廈門會展周將于4月25日拉開帷幕,其間將舉辦論壇研討、交流洽談、推介路演、實地考察等板塊活動,在信息交流互動中,實現供與需精準配對,助推企業拓展業務,推動廈門會展業朝著市場化、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方向發展,推進福建省、廈門市會展業高質量發展。
“當展會落地廈門,不僅要保證辦得順利,我們還希望通過一系列增值服務讓它辦得更好、更大、更強!”廈門市會展局局長喻皓表示,廈門會展業不僅能夠當好保姆,還能夠當好理財師。“廈門會展業的實踐理念已經逐步與世界同頻共振。我們完全有條件利用國家擴大開放的契機,以會展旅游目的地為突破口,向國際會議展覽、會展旅游市場推介廈門,將廈門真正打造成國內外會展產業鏈相互連接的支點城市,實現建設國際會展名城的目標。”(福建日報記者 林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