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氣象日(每年3月23日)將至。昨日,廈門市氣象局發布《2024年廈門市氣候年報》(以下簡稱《年報》),主要介紹去年基本氣候概況、主要天氣氣候事件及其對廈門市經濟社會的影響。
氣象專家表示,廈門去年典型災害性天氣暴雨和臺風的影響輕,其他氣象災害發生弱,氣象災害整體給農業、漁業、水利、電力、航空和保險等行業帶來負面影響較小,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較輕。綜合評價,2024年廈門氣候影響屬較好年景。
天氣熱不熱?
刷新“最長夏季”紀錄島外高溫日顯著增多
去年,廈門氣溫顯著偏高,島內外年平均氣溫分別為22.1℃和22.5℃,島內為有氣象觀測記錄歷史第3高。島內外高溫日數(日最高氣溫≥35℃)分別為8天和41天,分別比常年多1天和24天,島外顯著多于常年。
氣象專家介紹,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自2000年以來,廈門島內外高溫日數以多于常年為主,尤其島外增多更加明顯。
廈門去年還刷新了“最長夏季”紀錄。氣象學上,下半年首次出現連續5天日平均氣溫在22℃以下(不含22℃),才被認為真正入秋。入夏標準則為連續5天日均氣溫超過22℃。這樣算來,廈門去年4月12日“入夏”,11月18日才算氣象學上入秋,去年夏季長達220天,打破了2015年212天的紀錄。
雖然氣象專家強調,全國性的氣象學劃分四季,對廈門意義不大,但是這個數據也能從側面反映廈門去年的“火熱”。
縱觀全國,去年更加“火熱”。2024年成為我國1961年以來的最“暖”年。據統計,全國平均氣溫為10.92℃,較常年同期偏高1.03℃,是1961年有完整觀測記錄以來最暖的一年。去年我國共出現8次大范圍高溫過程,夏季高溫日數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多。從各地數據來看,近一半省(自治區、直轄市)平均氣溫也為1961年以來歷史最高。
降水多不多?
總量比常年偏多 時間分布不均
2024年,廈門島內外年降水量分別為1467.6毫米和1946毫米,分別比常年偏多12.8%和27.2%。全年,廈門共出現11場暴雨天氣過程,并以局地性為主。島內暴雨日數8天,比常年多3天,島外暴雨日數5天,比常年少1天。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9月22日至9月24日,冷暖氣流交鋒,我市出現持續性大范圍大暴雨天氣過程,加之熱帶低壓出現,加劇了降水強度。其中,24日全市有31個氣象站點出現大暴雨,占比高達17%,歷史少見。
據統計,最大過程累計降水量和最大日降水量分別為313.5毫米和212.4毫米,均出現在集美區后溪鎮天馬山氣象站。該站過程最大1小時和3小時降水量分別為93.8毫米和151.8 毫米,強度均接近百年一遇。
雖然年降水總量比常年偏多,然而,我市(廈門本站)去年降水時間分布不均。春雨季(3月至4月)降水量比常年同期異常偏多82.4%,雨季(5月至6月)正常略多,夏季(7月至9月)正常。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和秋季(10月至11月)降水卻分別偏少58.2%和70.1%,均為顯著偏少。
臺風有幾個?
秋臺風扎堆 影響廈門臺風數略少
作為海上天氣霸主,臺風具有破壞力強、影響范圍廣等特點,格外引人關注。2024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6個臺風生成,較常年同期(25.1個)偏多0.9個,9個巔峰強度為超強臺風級。其中,9個臺風登陸我國,較常年同期(7.2個)偏多,有4個最高達到過超強臺風級。
特別是秋臺風(9月至11月生成)扎堆出現。去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15個秋臺風生成,較常年同期(10.7個)偏多4.3個,有6個登陸我國沿海,較常年同期的2.3個偏多3.7個。11月,洋面上出現了兩次“三臺風共舞”的局面,非常少見。
幸運的是,雖然臺風生成數量多,但是去年影響廈門的臺風數量略少。年內共有3個影響臺風,其中有2個為晚臺風。第3號臺風“格美”給廈門帶來明顯降水,過程最大降水量為403.2毫米,出現在同安區淡溪村;同安國家基本站24小時降水量達182.6毫米,為有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歷史同期第二多。
晚臺風“山陀兒”和“康妮”影響明顯,但對廈門影響均以大風為主,且強度較弱。
注:本文中的“島內”以廈門本站的數據為準,“島外”以同安國家基本站為準
氣象新紀錄
●2024年廈門(廈門本站)
秋季平均氣溫23.2℃
比常年(21.7℃)高1.5℃
創有氣象觀測以來
歷史同期最高紀錄
●島外(同安國家基本站)
去年共出現6次持續性高溫過程
明顯多于常年
其中最長的持續達14天
創有觀測歷史的最長紀錄
氣溫之最
2024年7月23日
同安區新民鎮西山水廠站
出現極端最高氣溫
達40.8℃
2024年1月23日
同安區蓮花鎮軍營村
出現極端最低氣溫
低至-4.7℃
(廈門日報記者 朱道衡 通訊員 金豐軍 張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