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中午,隨著廈金大橋(廈門段)項目劉五店航道橋(懸索橋)東主塔樁基施工全部完成,標志著廈金大橋開始進入水上施工新階段。廈金大橋(廈門段)是廈門市乃至全省單體項目投資最高的公路工程項目,建成后,它將成為廈門本島聯系翔安機場最便捷的通道,遠期擬直達金門島。
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提出,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深入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深入打好新時代新“僑牌”,鞏固拓展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重要通道功能。
廈門是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今年,廈門有序推進機場、港口、公路等多項基礎設施建設,助力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做實數字底座,推進新基建系統布局。新老基建雙輪驅動,廈門已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城市、全國最高等級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交通+旅游”融合發力,廈門正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旅游休閑城市。
拉動投資,交通基建快馬加鞭
基礎設施建設,一頭連著民生補短板的需求,一頭連著穩投資穩增長的重任。作為城市發展的先行官,交通基建快馬加鞭,為廈門“舒筋活絡”。
廈門地鐵4號線軟三東至蔡厝段,已完成全段洞通、軌通、電通,并于11月26日列車上線,目前正推進全自動運行線路機電系統“動態”調試工作。
11月27日,商舟翔安機場貨運工程開工,這是繼廈門翔安機場貨運區工程后翔安機場又一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的重點項目。項目將建成為全過程綜合物流保障設施,年貨郵吞吐能力可達43萬噸。
總投資555.74億元的廈門翔安機場項目,于2022年全面開建。“一年有突破、兩年見成效、三年大變樣。”如今,項目帶動70多個重大項目落地,總投資超2600億元。翔安機場片區已成為一片火熱的工地。
路暢其途、人暢其行、貨暢其流的背后,是基礎設施建設的持續發力。
數據顯示,1—10月,廈門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0.5%,比上月回升15.5個百分點,拉動全市投資增長3.9個百分點,增速較快。1—10月廈門實際完成基礎設施類省重點項目投資466.5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83.74%。
“廈門深入實施‘跨島發展’戰略,島內外一體化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基本成型。”廈門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孫建輝介紹,海滄隧道、翔安大橋建成通車,軌道1、2、3號線開通運營,廈門環灣放射路網基本貫通。
11月初,廈門完成145.92億元廈門市地方政府債券發行任務,發行的新增專項債主要用于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老舊小區及城中村改造、新型基礎設施等項目,為廈門市的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提供了資金保障。
算力賦能,新基建創優爭先
不久前,2024年省級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項目入選名單公示,全省共有34個項目入選,廈門以12個項目位列全省第一。
搶抓先機,廈門正借新基建大練內功,在智能算力供給上發力,以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場景為牽引,培育壯大人工智能產業,培養經濟新動能、新優勢。
2024年,廈門加快智能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多個數據中心和智算中心投入運營或在建。目前,廈門已建成數據中心機柜數近1.3萬個,全市公共智能算力規模已達到616P(PetaFLOPS,即千萬億次浮點運算每秒),預計年底可達1000P。
“公共智能算力達到1000P,是一個非常強大的算力規模。這意味著系統每秒能夠處理100億億次運算,能支持數千個科研團隊同時進行大規模的模擬實驗,將傳統需要幾周、幾月才能完成的任務用時縮短到幾小時甚至幾分鐘。”廈門市數據管理局數據經濟處工作人員郭玲玲介紹。
7月揭牌的廈門智算中心,入選廈門首批公共智能算力中心備案名單,是算力使用市級財政補貼政策的指定承載平臺,可以幫助企業降低大模型開發訓練和應用推廣成本。
“因為算力的賦能,無人機在執行任務時能夠進行更復雜的數據分析和處理,提高無人機的自主性和智能水平,使無人機能夠應用在更多的城市場景中。”廈門電信云產品經理吳翼凡表示。
為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建智算中心,廈門創新出臺了算力補貼政策。9月,廈門市數據管理局發布通知,以“算力券”兌現的形式發放算力補貼,支持行業模型訓練和推廣應用,助力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強大的數字底座,助力廈門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記者從廈門市科技局了解到,廈門已自主培育及引進了一批AI標桿企業。如美圖的人臉檢測技術達到國際行業領先水平;美亞柏科在國內電子數據取證行業多年來市場占有率保持在60%左右;云知聲在廈門量產了國內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AI芯片“UniOne”;億聯網絡在音視頻通信智能終端領域達到全國領先乃至世界領先水平;桌面通信終端SIP智能話機2022年占有全球市場38%的份額,位居全球第一,實現營收31.45億元……
廈門市思明區,在風口中搶抓機遇。“思明區把人工智能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推動形成人工智能產業生態集聚圈。”思明區有關負責人介紹,思明先后落地騰訊優圖AI創新中心、華為(廈門)開發者創新應用中心和百度飛槳(廈門)人工智能產業賦能中心。其中,百度飛槳中心推出廈門首個500P以上AI推理算力中心,助力軟件信息、智能制造等產業發展,累計形成合作企業70余家。
如果算力是新基建的“心臟”,5G基站則是算力網絡的末梢神經。
2023年,廈門獲工業和信息化部授牌成為國家“千兆城市”,全市重點場所5G網絡通達率100%。廈門已在全國率先開展智慧港口、智慧公交、智慧醫療等5G典型應用。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廈門累計建成5G基站1.46萬個,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達27.5個,居全省首位。按照廈門市擬定的目標,到2025年,廈門將建成5G基站1.85萬個,千兆寬帶接入用戶占比達35%,智能計算中心算力超1.1EFLOPS。
廈門正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強化信息資源深度整合,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
早謀、遠謀、快動。今年前三季度,廈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031.66億元,同比增長4.9%,經濟回穩向好、結構優化升級。廈門正保持定力,多措并舉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記者 游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