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十百千萬”工程打造黨建引領“同安樣板”
飛線消失,停車位規范,一個個老舊小區換新顏;空巢老人有人幫,鄰居糾紛有人管,鄰里互助蔚然成風;鄉村果園生機勃勃,農田作物欣欣向榮,一個個特色產業蓬勃發展……在同安的各個鎮街,一幅幅以高質量黨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美景正徐徐展開。
日前,同安區委組織部印發2024年《同安區“十百千萬”活動實施方案》,即“選樹十佳黨建品牌”“百名書記話黨建”“千名干部進村(居)”“萬名黨員進黨校”,旨在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
近年來,同安區圍繞“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和“快字當頭提效率、機關帶頭轉作風”專項行動部署,深入開展“經濟發展提質年”“城市管理提升年”“基層治理提效年”“干部隊伍提氣年”活動,為廈門市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服務民生
基層治理更優解
本月初,同安區舉辦小區整治提升現場觀摩活動?;顒友埻矃^部分鎮街和社區主要負責人走進大同街道后爐社區和鳳山社區,了解小區管理的相關經驗。
“路面整潔、綠化規整、停車有序,看不出這是一個沒有物業管理的小區。”在后爐花園觀摩活動現場不時有人感嘆。然而,在2011年底之前,后爐花園卻是另一番模樣——基礎設施老舊、環境臟亂、秩序混亂。
物業撤離后,76歲的老黨員、小區業主葉素卿動員幾位熱心業主,組建小區自管小組,大膽嘗試業主自治代替物業管理的模式,為居民提供車輛維序及公共設施管理、維修、養護等服務。10多年來,小區每戶居民每年只需繳納100元管理費、每輛車每年200元停車費,自管小組定期公示收支明細。“我們是一心為民辦好事,自然會得到大家支持。”葉素卿說,業主們都能主動繳費,就是對自管小組的最大肯定。
目前,后爐社區12個居住小區已有6個小區實現自治管理,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區治理新格局正在形成,也是當前大同街道通過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一個縮影。
作為2023年度同安區“十佳黨建品牌”之一,大同街道創新基層黨建工作方式方法,以“同心圓”黨建品牌為指引,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動員能力、組織能力,把可用資源轉化為開展黨建工作的強大動能,在率先探索無物業小區治理、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城中村”發展等方面取得實效。
基層是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地方,是服務民生的窗口,也是感知服務的神經末梢。夜晚,美林街道金海社區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熱鬧非凡——5月8日起,金海社區青年“夜校”第三期課程開課,總共有13次課程,包含了非遺捏面人、手工編織、急救培訓、書法、瑜伽等。
“夜校一經推出,深受轄區青年朋友的喜愛,在提供豐富的課程的同時,也為青年朋友參與社區治理搭建多元平臺。”金海社區黨支部書記王悅雯表示,希望能夠通過社區主動提供服務,吸引更多人參與社區活動。
凝聚合力
黨建賦能促發展
6月8日,一場“愛心義剪”活動在五顯鎮明溪村舉行,在該片區駐村工作隊隊長魏武鳴的邀請下,廈門市美發美容化妝品行業協會組織20位美發師來到明溪村,為100多位老人進行愛心義剪。
走訪、座談、研討、開展工作……5月初,魏武鳴所在的駐村工作隊深入同安區五顯鎮后塘、明溪、三秀山3個村開展座談交流、走訪調研。從村民到村“兩委”,從村企負責人到鄉賢族老,駐村干部敲開群眾家門,通過上門走訪的方式,拉近與群眾之間的距離,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全面助推鄉村振興工作。
“明溪村是五顯鎮最大的建制村,下轄1萬多畝林地,但之前申請林業碳匯交易卻沒通過。經了解,是由于林地的林相偏弱、樹木偏老、管養不夠,導致達不到標準。”魏武鳴說,得知原因后,工作隊立即走訪了廈門產權交易中心等單位,并輾轉聯系到相關領域的專家,為林地后續的整改養護出具方案。
后塘有沒有可能引進鳳梨穗龍眼或是三角梅種植產業?三秀山村的各項資源要如何再提升?一個月的時間,讓魏武鳴對片區三個村莊的情況了然于心,尋找最適配的項目在村莊落地、生根、發展,成了魏武鳴當前最掛念的事。
一方面是駐村工作隊傾情幫扶,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另一方面,通過建好基層組織,強化黨建引領,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強筋健骨”,同安區積極探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新路徑、新模式。
在五顯鎮四林村,由村黨總支領辦合作社,引進龍頭企業,推動田園綜合體片區建設。在田間地頭設立土地流轉工作室,發動黨員、老人協會、村民代表流轉土地800余畝。穩步推進水稻公園、蝴蝶蘭產業園、百香果園等鄉村振興項目建設,為村民提供就業機會。2023年,四林村的村集體經濟收入超100萬元,實現村集體、村民雙增收。
“依靠‘黨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發展模式,實現黨組織有號召、合作社有呼應、農戶有行動。”四林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葉大柱介紹,通過整合全村的農業技術、資金、人員、銷售渠道等資源,逐步打造集育種、育苗、種植、休閑觀光、鄉村旅游等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頭雁領航
不忘初心煉黨性
6月13日,同安區村(居)“兩委”進修班正式開班,分三個階段,圍繞夯實基礎、提優技能、強化履職等方面,對51位村(居)“兩委”集中培訓10天,旨在進一步提升全區村(居)干部的政治理論素養和履職擔當能力,不斷夯實村(居)后備人才隊伍基礎。
與此同時,在經過近4個月的培訓后,同安區第八期青年干部培訓班也即將結束。“通過此次學習培訓,我對自己的職責和任務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也更加明白,作為領導干部,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才能勝任本職工作。”第八期青年干部培訓班班長、同安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葉曉亮表示。
葉曉亮告訴記者,培訓班的學員來自機關單位、事業單位、國企等各行各業,在學習之余相互交流,大家都收獲良多。本次培訓的課程形式很新穎,根據“缺什么、補什么、干什么、學什么”原則,針對不同類別干部的崗位職責和工作需要,進行“精準滴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近年來,同安區始終堅持區級普遍培訓、各黨(工)委兜底培訓原則,強化上下聯動,細化年度黨員教育方案。發揮區委黨校“主陣地”“大熔爐”作用,區級適時開設村(居)骨干培優班、村(居)“兩委”進修班、鄉村振興主題班、黨務干部能力提升班、流動黨員培訓班、黨員發展對象培訓班等班次,實現對干部隊伍培養和基層黨員需求的有效供給。
同時,以區委黨校為中心,發揮全市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示范村、近鄰黨建先進社區、先進小區黨支部、廈門城市黨建學院黨建實訓基地等先進典型帶動作用,依托基層黨群服務中心、黨員教育遠教站點、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紅色教育基地等培訓陣地,推動建設鎮(街)微黨校,并要求鎮(街)微黨校每月固定最后一周周六為學習日,以“主課堂+分課堂”形式,實現月月有班次,黨員每年線下集中學習至少一次。(福建日報記者 邱趙胤 通訊員 鄭素描 楊心亮 陳志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廈金號”盾構機刀盤順利下井2025-04-27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