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井蓋編號、所屬區域、產權單位、管理單位……一目了然的信息集成于廈門市窨井蓋管理信息平臺之上,一個個窨井蓋仿佛擁有了“電子身份證”。近日,這一平臺已建成投用。截至目前,我市已有近80萬個井蓋完成建檔,納入監管。
平臺投用后,我市窨井蓋基礎數據和安全管理實現信息化和可視化,全市窨井蓋數據資源也實現了交互與共享,將有效提高我市窨井蓋的安全管理效率和水平。
行車經過時,松動的井蓋發出聲響;路邊,偶爾可見破損的井蓋……小小窨井蓋,事關大民生。幫助“生病”的窨井蓋快速找到“主人”,從而對癥下藥,是市政部門要持續推動的民生要事。市市政工程中心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全市窨井蓋權屬單位多達幾十家,因此摸排梳理,建立起清晰檔案非常重要。
為進一步解決窨井蓋信息不全、權屬和責任單位不明晰等問題,更好地管養和維護它們,去年起,在市市政園林局指導下,各窨井蓋權屬部門進一步對各自產權窨井蓋進行普查建檔,全面摸清情況。通過專業的測繪工具,工作人員現場測量記錄窨井蓋所在道路、井蓋材質、功能類型等信息,拍攝現場照片,并錄入窨井蓋管理平臺。
“梳理的過程也是解決部分歷史遺留問題的契機,盡可能將部分錯蓋、混蓋的井蓋重新調整歸位,并對出現破損、防墜網缺失等隱患的窨井蓋進行排查整治。”相關工作人員說。數據信息精確采集后,還需將這些信息整合錄入平臺,至此,井蓋的 “身份證”電子檔案才真正建立起來,截至目前,全市近80萬個窨井蓋全面納入監管。
記者還了解到,在建立窨井蓋數據庫的基礎上,該平臺還形成了全市窨井蓋“一張圖”。通過這張圖,窨井蓋管理單位、權屬單位可全面掌握管轄范圍的井蓋分布情況,并依托地圖分析應用等功能,掌握窨井蓋隱患類型、投訴區域分布,對窨井蓋日常管理提供數據支撐。
市市政工程中心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各渠道的窨井蓋投訴,已匯集至窨井蓋管理平臺上。依托這一平臺,可快速理清窨井蓋的權屬問題,實現一鍵派發任務,大大提升了窨井蓋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以前市民反映井蓋相關問題,部門需要派人到現場核實確認,再進行后續作業,現在依托平臺,可以快速查詢井蓋信息,判別權屬,大大節省了人力物力。”工作人員說。
下一步,市市政工程中心還將建立長效機制,定期組織權屬單位對窨井設施進行巡查和檢查,每個月選取兩條路進行重點檢查督導,督促各權屬單位做好日常巡查,及時修復問題井蓋。(廈門晚報記者 沈淑婷)